啊,一月!一整年的美好時光就在眼前,就算是在當前充滿風險的經濟形勢下,到處也還是洋溢著樂觀情緒。“一月剛剛開始,一切目標看起來都可以搞定,”《1%解決方案:讓接下來的一個月無與倫比》(The1%Solution:HowtoMakeYourNext30DaystheBestEver)的作者湯姆康奈蘭如是說。
很好,可現實也無法回避。康奈蘭曾為聯邦快遞(FedEx)、戴爾(Dell)、索尼(Sony)、家得寶(HomeDepot)和塔吉特(Target)等大公司提供咨詢服務,他發現,下列三大錯誤是經常妨礙進展的罪魁禍首:
1.單純依賴“自我激勵”來啟動計劃
“盡管自我激勵確實能帶來成就,但人們容易忘記的是,這句話反過來說也能成立,”康奈蘭指出。“朝著目標邁進哪怕是一小步的成就,都會激勵人們繼續前行。”
他指出,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最能激勵員工的正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進展。他建議:“為了創造一種不斷前進的感覺,可以要求手下的人都作出承諾,在今后的60或90天內,改善其工作表現的某一個小方面——無論是每周多打兩個銷售電話,還是將生產流程加速5%。”康奈蘭還指出,通過一步一步前進的方式朝著巨大變革邁進,可以“形成足夠強勁的勢頭”,克服機構惰性。
2.好高騖遠、急于求成
康奈蘭稱,很多企業往往“只考慮宏大的目標,而忽視達成目標所需經歷的一個個臺階”,從而導致實現變革的努力誤入歧途,可是,“積跬步方能至千里”。
舉例來說,倘若某個銷售員每打一次推銷電話,都將自己敲定買賣的技能改善哪怕1%.康奈蘭指出:“如果某人每天打三個推銷電話,每次都實現1%的進步,那只需6個周,這個人的成功率就能翻一番。”
另一種可能的情形是,上次工作表現評估要求你更好地傾聽,因為它對所在的團隊很有好處。“這種目標的問題在于,它太朦朧了,就算實現了都不一定知道。”康奈蘭稱。
他的解決方案如下:市面上有大量書籍、磁帶和網絡教程,教人們更好地傾聽,先從中選定一種來學習,然后“編制一份包含兩件、三件或五件具體事務的清單,不能一次列出10件或20件之多,嘗試用不同方式來完成這些事情。”然后就專注于這些具體的小目標吧。
3.缺乏耐心
英國一項調查顯示,高達88%的個人新年目標都歸于失敗,而缺乏耐心的傾向正是主要原因。“就算是積極的變化,在開始的那段時間也會帶來不適,”康奈蘭指出。“可是每次換種方式做某事,大腦就會努力建立新的聯系,形成新的習慣——最終會像它所取代的舊習慣一樣,成為自然而然的事。”
這里的重點詞是“最終”。“有意努力的情形下,仍然需要最少21天才能形成一種新的習慣,可按照30天的周期來看或許更合適,因為它更符合人們的日程,”康奈蘭說。“變革肯定會帶來一些不適,但在30天的期限內專注于具體的階段性目標正是解決之道。”
日積月累,此種逐漸、穩步前進的方式能帶來可觀的進展。康奈蘭的一位經紀公司客戶正是這么做的,該公司要求其金融顧問“稍微調整一下行為方式”,包括提高向客戶發送郵件的頻率,提供可能使后者更感興趣的信息,以及安排比以前略多一些的面對面會見。結果,六個月后,這家公司的營收增長了4%.
“‘眼光長遠’當然沒問題,”康奈蘭表示。“可想要實現巨大成就,必須從小做起。”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這個建議似乎都很值得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