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芳曾經分析:一個70年代中期畢業的大學生到1980年,知識的50%已經老化;到1986年,十年的時間,知識已經全部老化。而現在90年代的大學生,只要一畢業,在校四年所學的知識50%已經老化。您過去是企業的人才,怎么保證今天還是人才?如果您的學習力不強,今天的人才就會變成明天的包袱。人才是動態的概念,必須要看到學習力的競爭。學習力是企業生命力之根,是企業競爭力之根。
應變力
領導者如何才能靈活而有效地回應現實的劇烈變化,關心的不是領導下一道明智的命令,然后員工如何鍥而不舍地完成,不是如何塑造執行型員工。相反,查蘭認為,執行首先是領導者的事情。執行(execution)并不是被動地完成一項給定的任務,而是主動地去制定企業的目標,然后實現它,是企業完成一次跨越的整個過程。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必須深入企業的執行流程。
人們已經習慣于把領導環節和企業其他環節對立起來,以為商業領導者要想集中精力思考決策和戰略之類"更大的"問題,就必須把落實的任務扔給手下,抽離具體的流程。最后領導環節就成了整個企業生態系統中的"孤島",只能收到經過層層官僚系統過濾的信息。譚小芳老師列出以下幾點:
l、借題發揮能力:能把大家舉入到藝術的謎宮。
2、設置懸念能力:能利用聽者的好奇心理,用詞句或秘而不宣的語言吸引讀者。
3、順勢反問能力:先不反駁對方,而是承認其正確,引導對方說話,然后順著對方的語氣,用其之矛,攻其之盾,突然反問—句,用對方的語氣推導出荒謬的結論,使對方啞口無言。
4、積極鼓動能力:能用熱情洋溢的語言,激起大家的共鳴。
5、欲揚先抑能力:能把聽者的心震驚,使注意力集中起來。
6、大智若愚能力:用大智若愚來作反駁技巧也可借鑒。
人們以為領導者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就走向"孤島",要么就會沉迷于細節事務而不得大體。企業領導者必須要有直面現實的勇氣,這是查蘭談管理的基本前提。在他看來,雖然商業人士喜歡把自己想象成現實主義者,但實際上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于癡心妄想、否認事實、逃避現實,并不具備領導者的基本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