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競爭力構建途徑的重點在于中觀產業環境層面,一是要非常清楚整個行業目前處在一個什么層面的競爭態勢上(或說市場形態是什么:如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競爭階段等)。如處在產品競爭層面,其競爭力構成的核心要素主要體現在如:質量/性能、價格/成本等要素上;如處在品牌競爭層面上,其競爭力構成的核心要素主要體現在如:品牌、文化等要素上。非常清晰的了解所處行業競爭態勢,企業構建競爭力就可以非常具體的落實到某一兩個可量化、可改進的要素上。
二是要深入研究主要競爭對手(行業標桿或同等當量級對手)在主要競爭要素上的優勢,制定有效的靠近、超越計劃。
三是要清晰的把握基本的行業競爭趨勢,這并不是一個難點問題,實際上只需要遵循經濟學的一般規律(常識)就能清晰的透視眾多行業的發展競爭基本趨勢。
在實際的商業競爭中,我們一些企業總是試圖超越行業競爭態勢,當然我并不否定這種有效嘗試,不過縱觀中國30多年的商業競爭史,失敗卻是主體,往往給跟隨者和后進新秀留下“彎道超車”的有利機會窗而陷自己于被動,請慎重!
(2)“聚焦”資源,集中于主要競爭要素上,構建優勢。
在基于第一點對生存環境的清晰認識的基礎上,集中企業一切資源,落力在有效的競爭要素上。在主要競爭要素上,選擇是正面對抗還是差異化側翼進攻,只是競爭策略上的選擇。這種競爭優勢一旦形成,優勢本身將具備強大的“外放效應”,如某企業在營銷競爭力(可細化到如渠道、終端能力要素上)上非常強勢,能有效的回籠資金等,反過來又能促進企業經營管理各環節邁向良性循環(當然這種良性是建立在一般規律上的)。如微波爐行業早期的格蘭仕,用價格優勢,構建行業進入壁壘,成就了行業霸主地位。今天企業界、營銷界眾多人士一提價格戰,都是滿腔憤怒與不齒,將其批判的一無是處,但批判是主觀、局面的,競爭態勢才是客觀存在,不會因你反對而消亡。
綜上所述,筆者企圖梳理出一條清晰的企業競爭力構建路徑:①行業競爭洞察——②挖掘競爭主要要素——③采取競爭策略:對抗/差異化——④構建競爭力。
在現實的商業競爭態勢下,每一個行業的發展水平/程度存在差異,真正把握行業競爭脈搏,在市場的歷練中,構建起自身的競爭力優勢,務實穩健發展才是企業活的好,活的久的真正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