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民幣匯率波動越來越大,尤其是對非美貨幣的波動非常大,而銀行卻由于種種原因很難對中小企業直接提供遠期外匯的保值服務。隨著進出口貿易結算周期愈加延長,外貿過程中匯率損失情況也逐漸加劇,這使得很多小企業不敢再接長單。
2012年,一達通調整業務構成、主推貿易融資服務,一方面是看到了金融危機下中國外貿型中小企業“錢緊”的趨勢,它為站在銀行短貸“高門檻”外的中小企業鋪上了墊腳石;另一方面一達通也瞄準了銀行的“痛點”。在中國,銀行有70%以上的收益來自于存貸差。由于銀行很難對多如牛毛的中小企業進行充分的資質審核,為節省成本和控制風險,大部分銀行不愿過多地參與中小企業國際貿易的中間環節。對于個中利益,銀行方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達通通過平臺聚集起數千家中小企業,2011年其營業規模已達10億美元,它 “化零為整”,憑借龐大的規模形成了與銀行進行貸款融資的議價能力。當然銀行也非常愿意通過合作協議,由一達通對中小企業的資質和貿易的真實性進行審核,這為它節省了成本,也降低了風險。更重要的是,這種合作模式為銀行創造了新的利潤空間。中國銀行深圳分行中小企業部總經理李一平曾對媒體表示:“通過一達通的平臺,企業貿易的流程數據一目了然,銀行減輕了貸前調查和貸后管理的成本。”
肖鋒透露,一達通對于企業資質審查不只限于企業以往進行貿易的信用記錄,而是會更多地考量當下這筆貿易的真實性:“對于做出口貿易的客戶,第一筆交易時不會為其提供貸款業務,此后的交易也會有具體的款額限制。一達通會謹慎判斷海外買家是否真實,以保證貿易的真實性和回款順利。”除此之外,一達通在產品出關的過程中,也會對產品進行核查,以降低風險。
在這個合作模式下,一旦出現壞賬,銀行和一達通將各承擔50%的損失。但與同類融資不同,一達通、銀行與企業三者之間并不是簡單的“三角債”關系。雖然一達通是風險承擔者之一,但是企業客戶與銀行也會有協議,如果出現貿易風險,該企業會被錄入銀行信用體系的黑名單。
目前,一達通已經專門成立了由30人組成的金融部門,專做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業務。對于經常被混淆概念的貿易融資和供應鏈融資,肖鋒表示:“傳統的供應鏈融資仍然存在門檻高的缺陷。大部分的供應鏈融資都是‘1+N’的模式,比如銀行鎖定本田汽車后,其品牌4S店都可以貸款,或者銀行鎖定華為后,它的供應商也都可以獲得貸款,這都是以一個作為‘1’的大企業的存在為前提的。所以對于供應鏈融資,銀行的授信仍然是以企業資質為重要考量,考察的是企業的長期信用。而一達通的貿易融資業務則是針對海外小企業和國內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而進行的,在企業規模上并沒有過高的限制,考察的是當筆交易的真實性。這是一個比較創新的地方。”
在肖鋒看來,目前國內中小企業外貿很像多年前的房地產行業。那個時候消費者買房子都是現款支付,如果沒有金融支持、不能按揭買房,房地產也不會有后來的火爆。“外貿行業現在很多都是現款現貨、款到發貨,如果沒有中間平臺協助中小企業做貿易融資的話,就算把這批錢給了小企業,它也有可能拿去炒房子了。”
據了解,一達通的貿易融資業務,今年有望做到20億人民幣以上的營業規模,將涉及3000-4000家企業。在未來,一達通還將與信用保險機構進行合作,同樣利用平臺集合的規模優勢與保險公司議價并“團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