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飛利浦、諾基亞、李維斯等品牌的網店上購物時,你可能不會想到,為你提供咨詢服務、處理訂單的員工,并非來自這些公司,而是來自“管家”公司,他們在接待一個品牌客戶的同時可能也在接待另一個品牌的客戶。
這些“管家”公司,在業內有個專屬名稱,叫電商服務商,他們為諸多“觸網”開店的傳統廠商提供網店裝修、產品攝影、營銷推廣、客服接單、店鋪日常運營、物流系統、數據分析等一系列外包服務。記者鄔愉波
好“管家”年銷售額15億
杭州戈洛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個電商“管家”。從廣告公司轉型而來的戈洛博,去年才進入這一市場,如今在B2C網站天貓(原淘寶商城)上代運營的店鋪已經達到10家,其中銷售最好的一家今年年銷售額預計能達到三千萬元,而其幫忙做營銷推廣的店鋪數量則有200多家。
總經理孫纓說,這兩年市場對電商服務商的需求增長非常快,尤其是一些傳統廠商,看準網購潮流,紛紛殺入,但開出網店后卻根本不知道怎么運營,“傳統廠商有的以前只做生產,零售都交給經銷商,有的原來則是外貿公司,金融危機后訂單大幅減少,轉而想開拓內銷市場,但沒有零售經驗,所以都找了外包公司。”
電商服務商的隊伍也隨需求增加迅速壯大,他們有的以前做過B2C,有的有銷售經驗,也有像戈洛博這樣原來是廣告策劃公司的。僅在天貓上為網店提供外包服務的電商服務商數量就已達上百家。年銷售額過億元的大“管家”不在少數,比如業內佼佼者上海寶尊電商,其在天貓上代運營的網店多達64家,去年的銷售額約15億元,超過電商新秀1號店同期銷售額的一半,涉及了服飾、家電、化妝品、母嬰、汽車等多個行業。
“管家”根據所提供服務內容不同來收費,如果是網店代運營,或者全盤托管,大多收取傭金,傭金比例為銷售額的10%-40%不等。
市場缺口依然很大
天貓近期對品牌商家的需求做了項調查,86.5%的天貓賣家想外包自己的部分或全部業務,而且越是傳統產業和品牌產業對于第三方服務商的需求越大。天貓總裁張勇說:“這種需求在品牌商家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品牌商傾向于專業的事情找專業的人去干。”據悉,去年“雙十一”大促銷時,交易量排名突出的店鋪如杰克瓊斯、七匹狼、顧家工藝、羅萊、相宜本草等都是代運營的。
目前天貓有約5萬商家、7萬個品牌入駐,根據調查所得的比例測算,有想法外包業務的賣家超過4萬家。按照目前上百家電商服務商計算,平均每家電商服務商潛在的客戶數在400家左右。對現有電商服務商來說,估計是有點忙不過來了。
孫纓說,如果賣家不找“管家”,全都自己運營,要組建一個專業團隊,投入非常大。因為電子商務這一行其實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現在人又不好招,尤其是剛入這一行的二線品牌,以前只做批量配送,現在卻要直接面對單個的消費者,他們不知道怎樣能更好地與消費者溝通,最后轉化成成交。
“以客服為例,好的客服一天能接待300個咨詢客戶,轉化率高達50%,就是最后能成交150單,而能力差的客服可能連50單都無法促成。促進成交,不是單純的回答商品問題就夠了,非常考驗客服通過對方的語言揣測購買意愿的能力。而且客服給人的印象非常重要,決定了他下次還會不會進這家店購買。”孫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