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味強調有價值的標準,不事先采取一些看似無價值的低標準,人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會花在標準的擬定和爭論中
舊的是必須改掉的,但必須先維持它的穩定。新的是必須達成的,但它不能直接推翻和替代舊的東西,得小心翼翼。
一家企業請了一位職業經理人,制定了許多規范。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位經理人制訂的規范包括領、取物料必須根據計劃部下發的套料表來領料。使用這種表單后,受到計劃部門的控制,車間隨意到倉庫領料的現象被杜絕了。物料不齊備時也不再隨意生產了……而以前,由于一個訂單的產品配件往往處于不同的加工階段,經常無從判斷出貨時間。
然而,這樣一個有效的管理手段,卻讓這個企業幾乎陷入癱瘓。
由于企業根本就沒有標準化的物料文件,生產計劃部根據單個產品的物料清單制作的物料表經常出錯。而在之前,產品全憑員工的經驗做出來:他們憑經驗一看訂單就知道需要哪些物料,該發哪些物料,這些經驗大多存在于員工大腦和個人的一些資料里。新制度執行后,訂單反而堆在計劃部下不去,車間無法領料,工人無事可做。
如果換一個有經驗的人來做套料表不就可以了嗎?
企業果然這么做了,但效果更差。因為有經驗的人本身就反對變革,希望企業對他們的經驗形成依賴,體現自己的價值。他們自然要反抗,做套料表的速度更慢。
可見,一個小小的變革,真要推行起來,并非像這種事情本身所具有的科學性一樣,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改革是必須的,唯一的途徑是:降低標準來統一標準和堅持標準。
在把懂得并習慣標準化運作的管理人才引入企業后,他們不能立馬提升企業效益,而是相當于在舊的模式旁邊多了一條并行的軌道。在這個雙軌期內,企業的成本是加倍的,但效益不能馬上體現出來,是企業最難熬的階段。
這如同對戒煙的人而言,最難過的心理其實就是:有這個必要嗎?抽煙是不好,但也無大礙,那么多人不都在抽煙嗎?人的價值判斷是最難過的一關。其實人內心開始這種價值討論后,戒煙就必敗無疑了。因為戒煙的害處立馬顯現:難受、體重增加,而戒煙的好處,比如利于健康卻不能立馬感受到。在價值感的評估中,解決眼下痛苦的唯一的又是最簡單的解決之道就是——繼續抽煙。
所以,從流程上,機制上設計一些對人的管束、控制,他們很不習慣,因為這種管理方式不是從認知心態等上面去實施,而是從一個個的動作入手。比如領料只能這么領,不能那樣領。這種約束讓員工和基層管理人員很不自在,不管你的制度對企業是否有利,他們都會反對,因為不習慣。
而習慣的改變就不能僅憑講道理。一個抽煙的人絕對知道抽煙有害,他戒不棹煙不是因為不懂道理,而是養成了習慣。在強大的習慣面前,道理是蒼白的,重要的是行動。讓一些行動經常發生,久而久之就能形成新的習慣。
顯然,企業在實行新舊“雙軌制”時,物控的套料表對領料員和發料員而言都是走形式,沒有實際價值。
但沒有對這種形式的堅持和維護,就絕不可能養成受約束的習慣,真正有價值的套料表就做不出來。所以,企業管理變革的初期,很多事情必須講形式主義,甚至會形式重于內容,它的目的就在于企業舊習慣的清除和新習慣的樹立,這是看似沒有價值的“形式”的最大價值,而它帶來的恰恰是企業文化的改變。
形式主義同時也意味著標準的降低,必須先制定一些看起來沒有很大作用的標準,然后堅持下來,再逐漸提升這個標準,最后讓人們在高標準的環境下生產和工作,這也是標準實施和推行中的辯證法。如果一味強調有價值的標準,不事先采取一些看似無價值的低標準,人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會花在標準的擬定和爭論中,事情本身卻沒能動起來,標準也不可能真正地完善,最終就是變革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