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臺5t抓斗橋式起重機,抓斗為四繩無功結構(即雙卷筒),起重機在安裝交付使用后不到1個月,發現用于抓斗起升的鋼絲繩中有一根在根部向下一端范圍有嚴重的斷絲現象。在更換了鋼絲繩后,使用不到一個星期,又出現了同樣的問題。通過仔細觀察和分析,發現鋼絲繩的損壞總是發生在起升卷筒的左旋側。
圖1中為卷筒長度,為抓斗平衡梁長度,(抓斗生產廠為防止使用中發生旋轉而取的長度,卷筒近減速器側右旋槽、卷筒尾座側為左旋槽)。
鋼絲繩采用的是6X19右旋的結構,鋼絲繩下部用卸甲與抓斗的平衡梁連接為固定端(不可旋轉的),纏繞在卷筒上的鋼絲繩會隨卷筒的旋轉(上升工作狀態)向卷筒中間移動,此時在右旋槽側(減速器側)鋼絲繩向中間移動過程中鋼絲繩越旋越緊(鋼絲繩與卷筒間的摩擦作用),而左旋槽側(卷筒尾座側)鋼絲繩向中間移動過程中鋼絲繩越旋越松,同時由于抓斗的平衡梁太長(L遠大于卷筒中間的光桿部分300),隨著抓斗的上升,連接
抓斗的鋼絲繩與纏繞在卷筒上的鋼絲繩之間的夾角a越來越大,上升的鋼絲繩與纏繞在卷筒上的鋼絲繩發生摩擦,在卷筒左旋側,鋼絲繩由于在上升過程中發生了松散,松散的鋼絲繩的細鋼絲與纏繞在卷筒上的鋼絲繩刮擦發生斷絲,同時卷筒會發出不正常的響聲,不長時間鋼絲繩的工作部分就產生大量的斷絲而使鋼絲繩提前報廢。
針對以上問題,需要對卷筒和抓斗作如圖2所示改進。具體措施為:(1)將卷筒的壓繩板向兩端移,增加卷筒中間的光桿部分(即尺寸);
(2)盡量縮短抓斗的平衡梁(即尺寸)。
通過以上的改進,保證抓斗上升到最高點時卷筒中間光桿部分大于或等于抓斗平衡梁的長度(即B≥A),有效地防止了鋼絲繩與鋼絲繩的相互摩擦。
通過改進,使用了1個多月沒有發生鋼絲繩斷絲斷股的現象。有效地提高了鋼絲繩的使用壽命。
根據該實例的改進經驗,今后在雙卷筒抓斗起重機的設計中,抓斗的平衡梁長度和卷筒的中間光桿長度應有合理的比例關系。也可以采用與卷筒旋向一致的2種鋼絲繩(即1根左旋,1根右旋的2種旋向的鋼絲繩)。這樣也可以防止鋼絲繩在運行過程中松散而發生斷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