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的成功,在于其策劃與造勢,一方面對賣點不斷提煉,從瓶蓋的開蓋聲音到有點甜,從有點甜到而今的PH值測試,宣稱弱酸弱堿性;另一方面是善于炒作和造勢,通過對比來形成差異,進而提升自己。
案例之三:王老吉
營銷案例:紅罐王老吉定位戰略(新)從2002年的1.8億元到2005年的25億,是一個快速的增長,王老吉,作為一種涼茶,產生于道光年間,從一個區域性品牌迅速發展為一全國性的品牌,一是改變了觀念,“涼茶”當作“飲料”賣,提煉了核心的賣點,不上火,“怕上火,喝王老吉”成為了時尚與流行;二是借助于影響力大的媒體——央視進行了傳播,提升了影響力和形象,當然,其紅色的包裝也獲得了足夠的視覺沖擊力和吸引力,加上在終端和渠道設計,王老吉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案例之四:洽洽瓜子
洽洽瓜子,將一小小瓜子從安徽賣向全球,小小瓜子能夠賣出十幾億的銷售,洽洽的出現推翻了行業的游戲規則,對行業進行了整合,由炒改為煮,不僅拓大了市場,而且改變了消費行為,演變成了休閑食品,而且不會上火,“洽洽瓜子是煮出來的”,差異化的定位不僅鎖定了消費者,而且形成了獨特的賣點,當然,洽洽瓜子在營銷過程中還主打文化牌,利用集卡等手段培養忠誠。
案例之五:五谷道場
方便面作為一快速消費品,五谷道場的出現也改變了行業的游戲規則,從油炸到煮,是一種質的變化,是過程與機理的改變,“非油炸,更健康”,倡導了一種新的理念與方式,獨特的賣點也贏得了市場的親睞。
其實,社會在不斷發展,營銷也在與時俱進,無論是方法還是手段,無論是模式還是創意,都需要創新,如當街喝涂料、當街裸體洗浴就是新產品上市的創意和造勢;如嫁接和借道就是借勢。為了有效吸引眼球和注意力,首先需要的是打破和顛覆行業規則,引起領導性品牌關注,或者是瞄準領導性品牌軟肋,其次是能不能引起主流媒體主動關注;最后是要建立和形成差異,區隔競爭品牌。當然,賣點也并非永遠是賣點,特別是在當前同質化競爭的環境下,需要的是動態調整,與時與市俱進,因時因地制宜,進而不僅贏得眼球,而且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