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告訴我,公司每次開展一項新的業務,老板都會和員工一樣,穿上工裝,忙碌在第一線,與員工并肩作戰,一旦業務進入狀態,老板就基本不過問了。也許很多領導者不屑于這樣做,但這才是鮮活的領導力。
就像一位員工說的,正是領導的身先士卒,感染了我們去奮斗、去拼搏。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領導帶著我們學習,讓我們看到是如何把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現實。所以,現在領導無論要做什么、提出多么高的業績目標,我們都有信心去實現。
現在的企業家,過于迷戀領導力,把領導力神話化,動輒就是宏觀呀、大局呀,真正的領導力是從領導者的言行中生發出來的,是從日常運營的土壤中生發出來的。
這家企業的學習氛圍很濃。在員工看來,老板是一個能“吞書”的人,學習速度非常快,而且推動整個體系去學習。看到好書,就會推薦給員工去讀,參加了好的培訓課程,就會帶資料回來給員工學習,或者帶著員工去參加課程,也非常舍得花錢引入培訓咨詢服務。
老板提倡分享的文化,他本身更是身體力行。一個周末員工培訓,在快結束的時候,老板打電話過來,讓大家等等,說他馬上過來。開了半個多小時的車來到會場,原來是因為看到一句非常受啟發的話,就想和自己的員工分享一下。
這家公司的學習文化還體現在他們的語言上。“考試”、“作業”是員工常說的話,這樣的語言體系源于他們最初的一項培訓業務,之后就一直延續下來。這位老板會拿出一些資料,帶著員工一句話一句話的讀、學習、分享,學習之后,老板會和員工一起考試,一起把卷子展覽出來。
之所以強調語言,是因為語言會定格思維模式,會定格企業文化。這家企業本身的語言調整就可以證明這一點。他的一位員工告訴我,說最初是領導下達任務,現在我們是制定目標。我就問這前后有什么變化,那位員工告訴我說,下達任務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是領導要求,是任務,那么我們做不到也沒什么,說做目標就不一樣,會有挑戰的感覺,把我們激發起來了。做任務,是被動的,做目標是主動的。這是企業流行語的力量。
就是這樣一家小企業,可能看起來平淡,如果你愿意,在上面談及的任何一點,都可以找到其他企業更精彩的案例。但是正是這些基本面的東西在支撐一家企業的成功,比如創造客戶價值與員工價值、比如市場經濟以利益為基點的驅動力、比如市場經濟中機會平等的從最底層學習、奮斗的精神,只是很多企業一旦做大,就容易忘記這些。
所以說,大企業要懂得學習小企業,大企業要懂得學習小企業家,因為那些真正帶來成功的基本面,容易被大企業遺忘,但卻鮮活地體現在小企業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