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偉大的創新創業者,但是在電腦、操作系統、電信、音樂、動畫多個領域都有突破性創新的,卻只有喬布斯。“堪稱先進的技術和魔術難以區分。”阿瑟克拉克的這句話,堪稱為喬布斯量身定做。
沒有喬布斯,就沒有1977年的Apple II、1984年的Macintosh、1998年的iMac、2001年的iPod、2007年的iPhone和2010年的iPad。
喬布斯能如此成功,應有八個原因:一、預測業界趨勢;二、大膽使用最先進的技術;三、打造嶄新的商業模式;四、凝聚一流人才;五、憧憬用戶尚不自覺的需求;六、永不停息的自我超越;七、設計每個細節都近乎完美的產品;八、口若懸河地說服用戶情不自禁地愛他的產品。一般能駕馭兩三個上述點就可能很成功,但喬布斯做到了這八點。
細看蘋果的成功,這些要素顯露無遺。蘋果在設計產品時有勇氣利用當前最先進的技術。比如,iPhone首次將桌面操作系統移植到手機上,又采用了多點觸控技術、動力加速器以及GPU。在工業設計和用戶體驗方面,喬布斯自己就是蘋果最挑剔的用戶,他會關注到細微像素的差異,在意機箱里數據線的排列是否美觀。
在商業模式上他也大膽創新。蘋果從2001 年開始運營蘋果店,當時整個行業都在追隨戴爾(微博)的直銷模式,因此蘋果店模式引人質疑。但是,現在單看2009年的官方數據,就已經足以證明喬布斯的成功:一家普通蘋果店的“每平方米銷售額”為4.3萬美元,相當于同樣面積的5家百思買。
對于蘋果公司,創新則意味著企業的成功。憑借突破性創新,過去十年里蘋果改變的產業包括音樂、手機、數碼產品零售,這種創新帶來的領先同行兩三年的優勢,意味著一到兩年的暴利。
但喬布斯也并非完人,起初他想大權獨攬。除了一批“死黨”,公司其他員工都無法容忍他那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的態度。終于,他被逐出公司。
重回蘋果后,喬布斯成為一個更均衡、更好的領導者。一方面,喬布斯保持蘋果在人機界面等領域的領先地位;另一方面,喬布斯針對用戶的實際需要,用“均衡”而不是“完美”的思想對蘋果產品進行全面改造。
蘋果在消費電子市場上大獲成功的第一個產品iPod,便是始于這種“均衡”思想:工業設計既“酷”又“炫”,但更重要的是全面支持與PC機及Windows等主流平臺的連接。
請允許我用郭去疾對喬布斯的一段評語作為結束:你可以出身卑微,但必須卓然不群,縱使你將眾叛親離,也注定要重頭再來。最迷人的劇情不是后來居上,而是王者歸來;最偉大的戰局不是尖峰對決,而是獨孤求敗;最完美的謝幕不是激流勇退,而是戛然而止。美人難免遲暮,英雄方能不朽。浪花淘盡,正是好處,卻是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