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強調,不可否認梁穩根從政是有一定的象征性意義,但媒體要注意不要吹捧,因為梁穩根從政會往高層傳遞什么樣的話語,還需要去觀察,現在就下結論,言之過早。民營企業的生存狀態也不會因為一兩個民營企業家從政就得以改變。
自古中國的商人從政,“紅頂商人”這個身份一直被津津樂道,其中以清末著名徽商胡雪巖為典型代表,政商兩棲的耀眼身份,被認為是商人的成功典范。此番,梁穩根于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前夕被考察一事成為輿論熱點,便是這種理念支配的自然體現。
觀察家認為,縱觀此輪媒體報道,大多表明梁穩根從政是中央對民營經濟的一種鼓勵和肯定姿態。
大型央企和地方國企負責人進入中共中央委員會此前并不鮮見,但一直以來還沒有人以民營企業家的身份擔任中央候補委員或中央委員。
在今年的胡潤榜上的百位企業家中,有政治身份的占總數的15%。據胡潤統計的1000名企業家中,有71位全國政協委員。其中,大連萬達的王健林、河北新奧的王玉鎖和四川通威的劉漢元位列全國政協常務委員。與此同時,包括梁穩根、沈文榮、李登海等7人則為十七大代表。此外,王健林、張近東、許榮茂等12人還兼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此外,部分企業家在地方政壇則更接近“實權”。比如沙鋼集團董事長沈文榮曾在1993年當選張家港市政協主席,隨后還擔任過市委副書記。重慶力帆集團的尹明善曾在2003年當選重慶市政協副主席。而擁有65億身家的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至今仍擔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多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表示,未來中國所面臨的經濟結構很嚴峻,從十六屆四中全會起,中共要從六個方面來管理經濟,需要一大批懂經濟的人來輔助和決策,加強黨的執政領導。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旭濤認為,民營企業是生產力的主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家去人大政協很早就有,目前中央在嘗試多種干部改革,避免出現封閉的官僚,但未來這種程序能否形成一種法律,能否形成有效的黨內民主秩序和制度,還需要觀察。
劉旭濤表示,企業家從政在中西方的理解不一樣,無論哪種路徑都必須通過民主的渠道,并形成有效的制度,來加強法制社會和民主社會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