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南長沙的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于1992年借款50萬元創辦而來的企業。18年來,通過持續的創新發展,中聯重科從零起步,以年均60%以上的增長速度滾動式超常發展,成為擁有總資產278億元、員工21000多名的全球化企業。目前,中聯重科已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裝備制造領軍企業,并躋身全球工程機械企業20強。其生產經營基地分布于中國湖南、上海、陜西及意大利米蘭等地,在國內外形成12大產業園區,總面積達540多萬平方米。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湖南,是中聯重科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它屬于中國內陸省份,開放度相對不高,綜合競爭力不強。然而,這片土地卻誕生了全球產品鏈最齊備的工程機械企業、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中國最大的建筑起重機械和城市環衛機械制造商,這不僅創造了中國工程機械領域快速成長的“神話”,更在湖南這個長期依靠農業發展支撐的省份,創造了一個“奇跡”。
中聯重科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湖南這片熱土的灌注與孕育。正如在古希臘神話里,英雄安泰是大地母親的兒子,只要身體不離開大地,他就擁有無窮的力量,就能夠所向無敵。湖南這片熱土,正成為中聯重科叩開世界大門的信心源。
走出去:開啟湘企跨國經營新時代
“中聯重科與意大利CIFA公司的成功合作,對湖南和意大利深化擴大經貿合作必將產生深遠影響。”時任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的周強出席了當天的簽約儀式,并對此次合作寄予了厚望:“中聯重科不僅是中國知名的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在世界工程機械領域也很有影響,CIFA公司更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兩個企業都有優秀的管理團隊和先進的經營理念,雙方的成功合作,有利于在品牌提升、技術開發、全球網絡整合等方面充分發揮效益,達到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的目的。”
作為一個內陸大省,湖南省的工業主要以煙草、鋼鐵、電力、化工、有色、專用設備制造等行業為龍頭。其中,湖南省的制造工業實力雄厚,裝備制造業已經形成門類較齊全、規模較大、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產業體系,總量居全省工業行業之首,并擁有中聯重科、三一重工(600031)、山河智能(002097)、遠大空調、長豐獵豹等一批在全國頗有影響的龍頭企業。目前,湖南的先進制造產業已形成以長沙為中心的現代工程機械產業群,以株洲、湘潭為中心的現代電力機車、輕軌地鐵產業群,以長沙為基地的數字儀表產業群和以衡陽為基地的高壓、超高壓輸變電成套設備制造產業群。2008年,湖南省還明確提出打造“世界機械產業之都”的宏偉目標。
不過,同時也應看到,目前湖南正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工業化水平偏低,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少。特別是作為內陸省份,湖南要想大膽“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全球市場分一杯羹,急需一批實力雄厚、能夠調配全球經濟資源的全球化企業。
“湖南將全力支持中聯重科與意大利CIFA公司的合作,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支持企業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贏得世界混凝土機械領域的更多份額。”周強在簽約儀式上說。
據統計,2009年的全球工程機械50強中,中國企業已占據8家,而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工程機械制造業的崛起,不可避免地與國際跨國公司直接形成競爭局面。此時,誰能率先有效整合國際市場,誰就有機會贏得市場主動權和話語權。
就在這段時期,中聯重科也逐漸明確了國際化的戰略思想。
“2006年以后,我們確立了國際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就是‘裂變+聚變’,實現全球化。近三年我們一直在往前走,今后還將繼續往前走。”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說。
詹純新提到的“裂變”,即將原有的產業劃分為多個產業單元,進而成為獨立的子公司,再將每一個子公司做強、做大;而“聚變”是在全球范圍內并購同行業公司,進而達成市場的國際化、資本的國際化、技術的國際化、人才的國際化以及產業鏈資源的國際化,并最終實現中聯重科的國際化。
2008年,發端于美國的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形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經過一番審時度勢,詹純新認為,雖然國內工程機械企業普遍出現產能過剩,但如果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慮,歐美發達國家的工程機械巨頭們出于成本壓力,將一些基本制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趨勢不可逆轉。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面臨著極大的市場機遇,完全有可能實現由行業的追隨者向全球領導者的角色轉變,要把握全球工程機械市場格局轉換的時機,積極整合全球資源。
“金融危機之下,我們要準確判斷形勢、透徹研究機遇,深入思考如何搶抓機遇、逆勢而上。”2009年春節后的首個工作日,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馬不停蹄到中聯重科開展調研。
考察中,陳潤兒指出,金融危機的影響是世界性的,但危機中有商機、有轉機。要以更加開放的眼光看到金融危機的沖擊是什么、機遇有哪些,充分利用國際產業細分的有利條件,共同克服當前困難。現在正是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的最好時刻。走出去,就是要參與重組、并購和擴張;引進來,就是要引進人才、技術和設備。企業作為市場主體,要搶抓政策機遇、市場機遇和技術機遇,要了解市場、適應市場和駕馭市場,創新經營戰略、經營流程和經營方式,提升技術優勢、產品優勢和管理優勢。
在新的發展戰略指導下,中聯重科通過一系列并購重組危中覓機。自2008年起,中聯重科相繼并購了陜西新黃工、湖南車橋廠、華泰重工、意大利CIFA、信誠液壓等五家公司。特別是海外收購意大利CIFA,使中聯重科一舉成為全球混凝土機械最大制造基地。
不過,中聯重科收購意大利CIFA公司后,如何真正開拓國際市場,實現湖南企業的國際化戰略,這才是湖南這個傳統農業大省真正關注的問題。
2010年9月,就任湖南省委書記近半年的周強率領湖南省高級代表團在意大利訪問期間,專程考察了中聯CIFA公司,他深入企業車間、研發中心考察,與中聯CIFA公司高管座談,實地了解企業開展國際并購后發展狀況和新產品開發、生產、銷售情況。
“你們的合作是正確的選擇,是兩個優勢企業、兩個優秀團隊的互補。”考察中,周強了解到,目前CIFA與當地大學開展碳鋼技術合作,研發出臂架更輕、伸展性能更好的新產品,成為進軍歐美工程機械市場的拳頭產品;中聯重科則將CIFA強大的研發優勢與自身制造優勢、市場網絡與資本實力充分結合,在長沙高新區建設新園區,競爭優勢更加凸顯。
“中聯重科并購CIFA以來,攜手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在品牌、技術、質量控制、企業文化等方面與當地企業實現了資源共享,協同效應充分顯現。事實證明,這一輪國際合作效果明顯,合作潛力巨大。”
對于湖南領軍企業中聯重科走出去開展海外并購,在國際平臺上實現了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合作發展,周強感到十分欣慰:“湖南省將大力支持企業實現國際化戰略,支持企業加大投入,加快國際融合步伐;支持中聯重科與CIFA共建、共享技術平臺,共同開發新的技術,加快實現成為全球相關行業領先者的宏偉目標,推進湖南新型工業化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