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官僚化嚴重制約了企業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打破層層審批的高度集權組織,增強組織的人性化和靈活性。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分權,實現職能下沉,把管理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員工,讓每個人都成為管理者,實現高效運營。
2.由“僵化固定”到“柔性靈活”的趨勢
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強調企業內部的溝通、協作與學習創新,人的地位有所提高,面對市場變得相對靈活,但由于外部溝通的缺乏,應變力仍受到局限。
而現代企業往往需要不同部門之間協調,這就要求企業根據不同的項目、重大事件靈活地設立新的組織機構,甚至有可能要求全體員工參與。傳統“僵化固定”的組織模式的弊端日益顯現,而以人為核心的企業“柔性組織”通過“以人為本”的人性化運營及管理,給人以更多的自由和創造空間,充分發揮了每一個人的智慧,因而具有更大的能動性、靈活與應變力。
3.由“組織革命”到“微創新”的趨勢
企業從手工作坊發展到有規范和制度的現代企業階段,組織也不斷進行變革。2008年的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面臨戰略轉型的生死關頭,也掀起了“組織革命”的高潮。企業組織架構相對成熟穩定時,卻發現規范和制度造成了本位主義和山頭現象。如果不能打破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壁壘,內部的摩擦、消耗將會趕跑所有客戶,低效率將蠶食企業的利潤,甚至拖垮企業。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某一個部門組織結構或某些流程的“微創新”,打通組織機體的微循環系統。
4.由“單兵作戰”到“集團軍作戰”的產業聯盟的趨勢
我國私營企業平均存繼周期只有7年。其根源之一是在日益國際化的環境下,尚處在發展期的中小企業或新興產業在競爭中無法與成熟的企業巨頭“單挑”,企業的“單兵作戰”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殉葬者”。為了扭轉這種不對稱競爭的劣勢,在很多行業甚至跨行業組成產業聯盟,實現由“單兵作戰”轉向“集團軍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