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在他們所處的時代,可以用石碣天書的形式“證明”自己綁架“人才”的合理性,現代管理中當然沒有人會相信這一套。那么我們就不能單方面按照企業的意愿采用設局的方式糾集“人才”,將員工的利益強行綁架在企業的戰車上,自己坐吃人口紅利。當然,我們現在所說的綁架不一定采用威脅和暴力,也會以正常的招聘形式出現,利益誘惑、允諾同樣可以瓦解人們的意志;管理者通過測試忠誠、狼性、忽悠技巧為基礎挑選綁架目標,顯然經過了周密的設計,目的在于使人上套。沿著這種慣性再往前走一步,不是涉黑就是給涉黑組織提供了“替天行道”之類的包裝。
反與順
李逵的叛逆性格鮮明,痛斥有法不依:“條例,條例,若還依得,天下不亂了!”有法不依的另一面是潛規則作怪,如果我們能夠將這種叛逆性格用在應對各種潛規則的誘惑上,在當前不無積極意義。
可是問題在于,當管理者對市場競爭中各種潛規則深惡痛絕時,不能又試圖利用潛規則,口頭上聲討實際上順從潛規則,像宋江那樣希望被潛規則“招安”,直至為潛規則充當馬前卒。因寫反詩而上梁山的宋江名正言順當上梁山老大后,立即為自己和梁山人找出路,打出了“招安”大旗:“望天王降詔,早招安”。這就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強烈不滿。李逵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鳥安!”這同樣可以用來表達對拿潛規則說事的憤怒。
從管理中潛規則盛行來看,我們不能像宋江那樣出而反爾,對潛規則實施投降主義路線。在有法不依的情況下,難免會出現監管亂相,潛規則就會取而代之;這同時是對管理者行使經營管理自主權質量的考驗,需要增強自我約束力。潛規則的存在的確容易導致惡性競爭,使得正當管理所產生的效益很難發揮應有的優勢,但是我們不能在聲討潛規則的同時反過來將它作為放棄管理創新的理由。如果為了在潛規則中分一杯羹,甚至在潛規則中推波助瀾,拉攏強勢者,吸收更多成員,獲取更多的生存空間,爭取更大的資本,就會形成和助長誰有勢力誰就可以踐踏法律的潛在勢力。
盡管宋江通過李師師走皇上后門,沾了潛規則的光而被招安,還是難逃在潛規則中喪生的命運。歷史告訴我們不能對潛規則抱有幻想,要堅持正當管理。既然潛規則對于“誓書鐵券”之類根本不當回事,維護正當的權力就應當徹底與潛規則劃清界限,并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持續發展”不可能在對潛規則的遷就、歸順中實現。企業管理如果對潛規則形成依賴,就難以形成和鞏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很容易使企業擺脫不能自拔的涉黑風險。即使能夠在潛規則中暴富,通過熱心時政、熱衷慈善,獲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各種漂亮的“政治馬甲”,最終也難以將原罪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