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多的中小企業還沒有固定客戶群和長期穩定的訂單來源,管理機制、產品特點、發展設想等都要看市場眼色行事。而根據對過去十余年電子商務前進經驗的總結,發展脈絡和思路千差萬別而又占據市場大量份額的中小企業勢必成為電子商務的主體。電子商務平臺所提供的信息和商機能夠很好地調劑企業實力差距間的平衡,由于其信息提供的平等性和信息收發的對稱性,一個企業既可以直接面對買家(即全球的消費者),也同時具有了施展實力和才能的足夠手段和空間,讓資本更方便地注視到自己。在實際的商務(買賣)過程中,由于過程的電子化、數字化和網絡化,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得到良性控制。
更重要的另一方面,電子商務服務的平臺,即使因為中小企業會員、用戶的嘯聚和海量簇擁,而達到升值,也不會進入傳統商業規律水漲船高炒升了租金排斥了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命途中與平臺的結合也更為牢固,避免了因為平臺(集散地)的價值變化所產生的成本風險,也就降低了商務平臺與企業和資本相互分割的可能性,從而實現保護中小企業發展的功能。電子商務本身的平臺營運利益與中小企業的利益息息相關,并非再是“磚瓦經濟”下中小企業簇擁形成的一個個“看上去很美”的平臺與中小企業在發展需要中此長彼消的關系。其間,電子商務的運用,還將有效成為中小企業吸收資本的工具。
此前,相當長的時期,中小企業根本不具備運用媒體的力量,無法撬動電視、報紙等“主流”媒體為自己發展需求所用,也往往看不上傳統媒體范圍外的網絡媒體,或者根本不會使用,從而使得信息難以傳播,創新成果難以保護,更難推廣應用,所以即使有專長、優勢,也多是專長湮沒、優勢流失的結局。中小企業也不敢接觸資本,與資本運營的天下仿佛平行線的兩個世界。中小企業個體享受不到資本。但如果以充分、能動地運用電子商務服務的思路,現在的情勢卻起碼可以是,運用電子商務即等于享用了資本給出的生產力的提升,因為邏輯很明晰,電子商務是資本堆砌出來的。而且這樣的狀態下,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運用基于電子商務的網絡媒體,網絡媒體隨之成為令千萬中小企業最具備“話事權“的媒體。至少上千萬的“發行量”、“影響力”,中小企業多層面受益于電子商務的時候,網絡媒體也將更加得益于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