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發展規律中有一個“10年再造現象”,即一個品牌要達到它的輝煌期,需要10-15年時間,而一個挑戰者品牌要成長為真正有實力的挑戰者,其成長規律也是需要10-15年。因此,可以看出,10-15年,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階段。
企業就象一個人,嬰兒期到成長為少年,需要10-15年;少年成長為青年,需要10-15年;青年成長為中年,需要10-15年;中年到老年,也需要10-15年。
企業又象一棵松樹,從發芽到長成小樹,需要10年左右時間;從小樹到成材,需要10年左右時間;從成材到成為參天大樹,也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
這是自然發展的規律,也是造物的神奇。
巧合的是,營銷隨著企業的發展,也呈現出初級階段、發展階段和成熟階段的“三部曲”,而且在每個階段中,戰略、產品、渠道和營銷組織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使命和特點,這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該走一步的時候,如果走了兩步,就會因為太超前而早熟,早熟容易早夭,因為一個兒童身體的底子還經受不了成人的思想和負擔,所以天才一般都早逝;同樣,該走一步,卻只走了半步,就會因為太保守而弱智,弱智容易癡呆,趕不上同齡企業的步伐,遲早會被淘汰。
戰略三部曲
企業的戰略三部曲即:機會導向、 更新換代、 戰略決戰。
初級階段,企業的戰略就是尋找機會,要尋找到市場空白點,尋找機會其實是戰術動作,但初級階段企業沒有必要制定規范的戰略,企業的核心目標是求得生存,戰術性動作就是戰略。然后,企業立足于市場機會,依靠“ 品類第一”策略,迅速使自己在該空白市場成為領導品牌。
進入發展階段,要謀求快速擴張,企業既可制定戰略,也可不制定戰略,仍然立足于原有市場,進行產品、渠道、品牌、管理的更新換代,以不斷升級來占領市場,擴大規模。此時,擴張規模、壯大企業,“ 先做大,后做強”,是第一要務。
成熟階段,企業進入了正面決戰階段,要在決戰中取得好的座次,企業必須制定清晰的戰略,解決企業“ 我是誰?”、“ 我現在在哪?”、“ 我要到何處去?”這三個問題,并尋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差異點,與對手展開戰略決戰。在此特別要注意的是,成熟階段的競爭,已不再是一招一式的競爭,也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企業的整體競爭甚至整個價值鏈的群體競爭。
我們來看娃哈哈的發展軌跡,去體會企業戰略的三部曲。最早期,娃哈哈從“ 兒童營養液”起家,轉而開始做“兒童果奶”,一炮走紅,這兩招都是漂亮的尋找機會的招術;其后,娃哈哈憑借“適度超前、跟進第一”的策略,自己不創新,而依靠強大的分銷網絡,跟進對手的創新,從純凈水、八寶粥到龍井茶,到最近的激活,不斷地進行產品更新換代,規模迅速擴大,成為飲料生產總量超過中國可口可樂的最大的中國飲料企業;再后,娃哈哈制定“ 全飲料公司”的戰略,與達能合資,建立聯銷體,在中國市場上展開了與兩樂、統一和康師傅的全面決戰。
產品三部曲
產品的三部曲是:單點突破、 多點圍攻、 細分覆蓋。
筆者認為,在中國營銷4P中,產品和渠道是制勝的決定性要素。產品是開路尖刀,產品是打天下的手段,渠道是基礎,渠道是收割機,渠道把產品打下的成果一一收于囊中。
現代的營銷,已經從以前的廣告戰變成了產品戰和渠道戰。產品成了一切營銷要素和活動的出發點、造勢點。沒有產品,一切營銷都是空談。
所以,現代營銷都圍繞產品而展開,而產品最關鍵的則是創新。無論企業有沒有真正革命性的產品創新點,企業都必須對產品進行創新,不斷地推出新產品,沒有產品創新就沒有市場,也不會有成功的企業。
初級階段,產品要力求單點突破。這個單點,并不是指產品只能做一個,而是指產品的定位或概念必須單一,企業在進入市場之初,沒有能力運作“ 多產品、多渠道”,一般會選擇一個核心產品(或一個核心產品帶領的一個產品系列)進入市場。在產品定位和品牌定位上只能選擇一個精準的定位,即做“ 品類第一”,通過集中資源,力求在局部市場或某細分市場上取得領先地位,在單點上取得突破。初級階段,產品的點患散患多,貴精貴專一,單一的力量最大。
初級階段企業在局部市場上取得了領先地位,但并不代表企業在整個市場上取得領先地位。就象雅客V9當年在維生素糖果取得91.02%的市場份額,但并不代表雅客集團在整個糖果行業成為了第一,雅客要在整個糖果行業成為第一,必須進行產品延伸。
圍繞主力產品“ 雅客V9”的消費人群和渠道特點去逐步豐富產品組合,一方面能夠充分利用已有的分銷渠道,增強對銷售終端的掌控力度;另一方面,能吸引更多的消費人群,滲透其他細分市場。
這樣,雅客集團此后相繼推出了“ DI嗒DI奶糖”和“ 雅客益牙木糖醇”,進一步在其他相關細分市場成為強勢品牌,尤其是在奶糖和木糖醇這些對手的強勢市場取得了己方地位,所以,到了06年,雅客集團已經成為中國糖果業舉足輕重的企業。這就是發展階段產品的“ 多點圍攻”策略。
最后,在經歷了“ 單點突破”和 “ 多點圍攻”階段后,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取得了競爭性的領先優勢。但競爭優勢并不代表品牌優勢和消費者基礎鞏固,需要進一步通過滿足消費者相關方面的需求,對市場進行徹底的細分,每個細分市場推出相關的產品,從當初的“ 品牌精準定位”逐步發展到消費者忠誠,讓消費者在每個細分市場都能買到企業自己的產品,建立起在市場上真正的品牌定位和忠誠度,占領所有細分市場,進一步擴大自我的銷售,并壓縮對手生存空間。此為:“ 細分覆蓋”階段。
比如:雅客集團不但在維生素糖果和奶糖等細分市場推出新品,而且在軟糖、散糖、牛皮糖、QQ糖、水果糖等各個細分市場都推出產品,達到了“ 細分覆蓋”、充分占領市場的目的。
渠道三部曲
在中國市場上,推力比拉力要重要得多,“渠道驅動企業”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分銷的密度、渠道的到達率,在地大物博的中國大地,是營銷的關鍵要素。
在初級階段,品牌的拉力小,企業幾乎完全靠渠道驅動。本階段,企業要采用“廣種薄收”的渠道建立方式,建立全國性的渠道,先把產品分銷到全國再說,此時可以采取進入“中型終端”或者“高影響力的終端”,采取“中心造勢、周邊取量”的策略。
對渠道的管理和維護,也是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要充分利用經銷商的網絡、資金和人力資源,“借船出海、借雞下蛋”,主要依靠經銷商去開拓市場、分銷產品,企業只要做好“收訂單、收款、市場支持”等幾項工作,就可以了。
發展階段,品牌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品牌對消費者和經銷商都有了一定的號召力,渠道推力和品牌拉力的作用大小幾乎差不多。企業既要大力塑造品牌信譽度,又要進行渠道擴張,要展開兩條線作戰。
該階段的渠道擴張,主要是選擇重點市場,對重點市場進行政策的重點傾斜,在市場支持甚至分公司的設立方面,企業要把重點市場當做自己的根據地,對重點市場進行部分的精耕細作,同時,要迅速進入相關的細分渠道,使企業產品在主要的渠道里都能進行分銷,比如小賣部和大型超市里,都要能見到企業的產品。
成熟階段,企業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在市場上,品牌具有強勢的號召力,品牌拉力的作用首次超過了渠道。這時,并不是說就忽視了渠道的打造,渠道仍然非常重要。
因為成熟階段,產品同質化已非常嚴重,企業重要的差異化手段就是渠道的操作力度。本階段企業要展開深度分銷,銷售重心全面下沉,在重要城市都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對核心城市要進行終端直營,二三級城市進行“直營+分銷”的模式,在三四級甚至農村市場,仍然進行“分銷為主”的渠道方式,在二三四級市場,企業要掌控核心經銷商,建立營銷價值鏈,與經銷商一起進行深度分銷,對終端精耕細作。
此為渠道的三部曲:粗放期 、擴張期 、精耕細作期。
營銷組織三部曲
營銷組織在企業營銷中,常常被企業所忽略。其實,它的作用非常巨大。營銷組織也有三部曲:總部制、根據地制、 全面下沉制。
企業建立初期,企業要建立強有力的營銷總部,把所有人員和資源都集中在總部內,企業沒有必要在其他地方設分部,甚至企業總部都不用設市場,一切都圍繞“銷售強有力、組織精簡、業務員全權負責”的模式進行。
企業營銷組織可以說是業務游民,其功能多為:“接單、收款、泡大戶”,這個時候,企業營銷組織內部需要英雄業務員,英雄業務員能幫企業拉來大戶。
發展期的營銷組織要完善市場部的參謀職能,同時要在核心重點市場設立辦事處或分公司,營銷組織實行部分的下沉。企業總部對區域分部進行大力的投入,并加強控制。
發展到成熟階段,企業要進行深度分銷,深度分銷非常強調業務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技能,要求業務員們從原來的“接單、收款、泡大戶”業務游民轉化為“提供經營管理系統解決方案”的客戶顧問,要從散兵游勇轉型成為種田式的職業選手,要為經銷商和終端老板提供包括市場信息、訂貨計劃、物流配送、賬目管理、促銷實施、門店打理和客戶服務等全方位的綜合服務。如何將一群散兵游勇,改造成一個高效的職業化營銷隊伍,這是企業的難題。
深度分銷階段,企業要強調團隊的力量,本階段,企業不需要英雄業務員,只需要平凡人,讓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所以,企業的擔子極重,要選好人、制定完善的流程和管理制度、并加強業務員的培訓,使業務團隊最終能承擔起深度分銷的重大使命。
總之,中國的市場,自有其中國特色的營銷模式,我們只有認識中國營銷的三部曲,才能“到哪個山頭,唱哪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