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是企業經營的一個重要環節,銷售人員的力量是這個環節的關鍵因素,而中小企業往往缺乏好的銷售人員(精英),精英的挖角之戰和銷售人員的大肆招聘(招了再招),就是銷售力量不足。
一、企業行為特征分析
1. 銷售萬能化:銷售第一
最熱門的招聘崗位是“銷售”人員,地位最高的是銷售部門,收入最高的是銷售老總,企業談論的最多的依然是銷售工作。總之,銷售在中小企業的經營中成為的一把萬能的利器。成也銷售,敗也銷售。沒有多少中小企業不把精力放在銷售上,銷售問題解決了,企業的問題就解決了。銷售是萬能的良藥,銷售工作成為中小企業的首要工作,銷售再銷售還是銷售,它儼然成為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中小企業對銷售的作用的過度關注,致使企業整天圍著銷售在轉,企業的核心工作在于銷售,銷售在公司的地位第一。從而鋪就了銷售人員的地位第一,忽視的公司的基本營運管理。
著名營銷專家張一飛說過:好的企業好的產品就從不缺乏好的銷售。其實,再好的利器,落在功夫一般的人身上是發掘不了利器的潛力的,二功夫越是高深的人越不缺利器。銷售固然重要,它是企業利潤的直接實現,它帶來的收入,帶回的資金。但銷售只是營銷的冰上一角,而營銷也只是企業經營的一部分而已。銷售不可能是萬能藥、也不是救命草,同樣不是罪魁禍首。
2. 精英萬能化:精英第一
“有了好的銷售精英,就有好的銷售業績”。這是中小企業信奉的原則。中小企業都愿意大花氣力去挖取銷售精英。銷售精英帶來銷售額的增長,帶來競爭情報,帶來……同業挖角戰爭不斷,銷售精英身價地位直線上升。銷售精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中小企業而言。而往往越是好的企業越不缺乏好的銷售人員,成為了銷售精英的產地。熟悉電工行業的都知道TCL電工是電工行業的銷售精英搖籃。今天TCL電工依舊是活躍的。吸引客戶的重要品牌。那些天天要挖角的企業往往沒有成就多少精英。究其原因就在于銷售(營銷)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
企業挖角更重視的是銷售精英,往往忽視了銷售(營銷)體系培育,高價的銷售精英再帶來短暫的經濟效益后(這些效益更多的來自于手頭的信息),多數出現“水土”不服,構建體系是需要更高能力和投入的,乘著身價未跌,另尋重塑輝煌的機會是首選之策。這造就一些短期銷售精英的系列傳奇,自然這也是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模式。
3. 經營功利化:業績第一
企業的目標就是利潤,這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中小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追求利潤,獎勵業績是理所當然的。現在企業地位最高的人是誰?企業收入最多的是誰?……我想很多中小企業的回答都是業績第一的銷售人員。原因我想大家都很明白!銷售代表一切,業績最有說話權。這是企業精英典型功利心態,精英帶來業績,業績帶來收入,收入帶來利潤。這塑就了銷售人員的高地位和特權。廣東某著名家電企業,某銷售人員控制了公司國際業務的60%(業務優勢由多種原因造成),結果大家可想而知了:國際市場部的管理失調(不過在公司地位很高),該業務員就是特權的代名詞。這樣的企業如何走向制度化、如何管理?
在業績第一的潮流中,企業對銷售的關注往往集中業績,忽視對銷售體系的構建,尤其是一些市場情況較好的中小企業,活在銷售的勝利中。對于銷售人員的培養就是找熟手(挖角),評價指標就是業績(銷售額和回款指標),其他的信息資源流入了銷售人員自己的口袋里面。
4. 經營短期化:套現第一
銷售及其精英們之所以備受關注,因為他們直接影響到的銷售現狀也即企業經營現狀。銷售(營銷)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投入和時間(成本)。利潤第一,不,應該是套現第一。這是企業行為特征的根本所在:經營短期化。企業的套現行為對企業銷售造成:銷售支持不足、銷售工作資源不夠、銷售管理體制不全、銷售量不合理、激勵不穩定。激烈不穩定是銷售人員缺失的最大影響因素,除業務激勵外,業務任務的基本保障及福利待遇在很多企業得不到保障,更有甚者連銷售激勵都無法保障。同時當企業利潤空間收縮的時候,銷售費用和銷售提成將成為新的“利潤空間”。
經營短期化——套現第一,帶來的另外一個影響就是銷售人員的低成本運作,其一是挖角,一本萬利的思想。其二,低成本的銷售運作,廉價的銷售新人,資歷不限,培訓沒有,低的基本工資,考核很少會考慮銷售人員帶回的信息價值。這是個劃算的模式,銷售人員的業績好,大家都好,業績不好,就當作宣傳了,大不了換新人了。
人才全能型:全才是寶
銷售人員的缺失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銷售的要求高,專業性強。眾多中小企業的銷售人員提供的是一條龍服務。售前的洽談、資訊,售中的合同簽訂、安裝調試等,售后的跟蹤服務,這樣企業可以省去很多投入,結果呢?客戶資源是銷售人員個人的而不是公司的。國內某土木儀器設備公司,銷售人員尤其是成功的銷售人員都是全才,銷售技巧不用說了,專業知識是必備(自行摸索),國外商家的接洽和接待也可以,合同肯定自己簽了,現在該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基本上都是原公司銷售人員。
銷售人員的全才可以節約公司的成本,往往增加了企業對銷售的控制,尤其是相關信息的控制,使企業在銷售管理中進一步陷入被動,增加了企業的后續管理的成本,兩個成本的大小讀者自己衡量了!
二、銷售人員的行為特征
1. 雙高期望
銷售崗位的熱門不僅僅體現在需求大,供應同樣很大、供應量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銷售人員對收入高地位高的雙高期望。這種期望來自于社會和個人。在企業中收入最高的大多來自于銷售部門,一般都是銷售老總(最高領導人),國內好的人力資源總監也就20萬,收入高于20萬的銷售老總比比皆是。對于個人而言,銷售人員工作付出相對較大,好的收入的期望理所當然。銷售的“重要性”決定了銷售的高地位。銷售人員大多認為企業的經營靠他們,他們的地位自然就要高,銷售精英的期望自然更高一點。(這只是部分人心理)從心理上分析,對地位的高期望來自于銷售工作的特殊性,銷售人員經歷的多,承受的工作壓力大,面對的困境大,受到的挫折也是同樣,他們期望也渴望得到重視和尊重。更何況有幾個銷售老總在企業中不是呼風喚雨。
一旦銷售人員的雙高期望得不到實現,選擇新的出路是自然的。尤其當銷售人員的的確確付出很多只能拿著微薄的基本工資時。南京某教學軟件公司因上年度業績不理想,決定:扣發基本工資一半,銷售提成不變,如完成銷售業績,扣發的工資年終和銷售提成一起發放,如沒有完成,那就什么都沒有了。原本打算更好“激勵”銷售人員,結果是22名銷售人員中17人集體辭職。
2. 跳板欲望
銷售工作很多時候成為的職業的一塊跳板。有人選擇為創業跳板,為創業熟悉行業、積攢經驗和資本。有人選擇為職業跳板,只是職業規劃的一個階段;但更多的是選擇作為事業開始的一個臨時過度跳板,因為工作要求相對較低,同樣工作需求大,就業相對容易。跳板的心態在中小企業尤其嚴重(當然不乏把大中企業作為事業跳板的),因為銷售工作的重要因素是行業的熟悉、銷售的技巧和經驗。3、5年的經驗可以讓他們“獨當一面”,不跳,何也?
3. 低忠高專
跳板的心理很大程度上因為雙高期望,而兩者的結合促成了銷售人員的低忠高專,低的企業忠誠度和高的事業/專業忠誠度。銷售人員大多不會離開銷售系統,甚至于不會離開行業的銷售系統。這是由于行業的差異性和銷售工作的特殊性,尤其對一些相對專業性行業,如試驗檢測儀器等。銷售人員往往注重專業知識、銷售技能、行業信息(特色)的學習和積累,不斷的充實自己,忠于專業/行業/銷售事業。
相對高的專業/行業/事業的忠誠度而言,銷售人員的企業忠誠度低,者和企業自身不無關系(中小企業往往更看重銷售人員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銷售人員的利益及其保障),加之業界的挖角現象,尤其銷售人員的雙高心理,正應了“人往高出走,水往低處流”。
4. 自由自主
自由自主,這是權限和約束的老話題。人一般都期望獲得更多的權限的同時受到越少的約束。銷售人員對自由和權力要求更高。其一,相對一般行政人員而言,銷售工作流動性大,自由度高,這是工作的要求。同樣,銷售工作的影響因素多,變異系數高,銷售人員需要一定的權限處理相關問題,以免錯過時機。其二,是銷售行業現狀帶來的。由于企業對銷售業績的重視,很多時候忽視的銷售人員的管理。其三,銷售隊伍的整體素質取到很大作用。他們對銷售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銷售層面上。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整體認識不足。其四,銷售人員往往掌握了大量的私有信息資源,這些信息資源對企業經營有著不小的影響。
三、銷售人員缺失的原因分析
1. 企業的整體缺乏系統規劃,銷售系統跟不上
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銷售系統缺乏整體規劃:支持體系、管理控制體系,福利保障體系、市場規劃體系,企業的整個運作機制不完善,讓銷售人員(企業員工)看不到希望。而相關的銷售系統配備跟不上,公司只在強調業績,忽視了企業經營是個系統工程,銷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樣,銷售也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公司全方位的支持,這種支持是直接的、影響深刻的。如研發部門對銷售反饋的意見不能改進產品;生產和質量部門對產品的質量不能有效保證;物流部門不能保證貨期(當然貨期影響因素很多);人力資源部拿不多有效的激勵和管理方案……這些都給銷售帶來直接影響,這一點廣大的銷售人員應該有所體會。
2. 企業銷售系統不健全,銷售人員哪能干
銷售系統,這里我很想用營銷系統來代替。現在中小企業的銷售缺乏策劃:產品策劃、市場策劃及推廣策劃,更多的局限在銷售現有生產的產品。更重要的是銷售人員的工作資源往往得不到保障,全靠自己去獲取,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