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不是常青樹,它有脆弱性的一面,而市場競爭卻是無情的。一些默默無聞的品牌會在一夜之間突然走俏,一些知名品牌也可能悄然不知去向。品牌,特別是知名品牌,有著很高的價值,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哪一家企業也不愿讓自已苦心經營的品牌被市場無情地淘汰,經營者們在不斷探索著維護品牌形象、品牌市場地位的各種方法和途徑,實施品牌保護。
所謂品牌保護,就是指品牌的所有人、合法使用人對品牌資格實施的保護措施,以防范來自各方面的侵害和侵權行為,促使品牌的保值和增值。
之所以要實施品牌保護,是因為侵擾品牌的現象存在,嚴重時會威脅到品牌的生存。品牌存在于市場中,而市場是復雜的,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包羅萬象,變幻莫測。在各種現象中,對品牌威脅最大的是假冒現象。
假冒現象被經濟學家比喻為“黑色經濟”。這黑色夜幕般的“經濟”不是僅僅籠罩著某個國家或地區,而是全世界,對品牌構成了極大威脅。像國際販毒網一樣,假冒產品已在世界許多地方形成了生產、運輸、走私、批發、銷售的嚴密網絡。據估計,假冒商品貿易額約占世界貿易額的2%,甚至更多。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制藥廠每年因假藥蒙受的損失達幾十億美元,非洲每年有成千上萬人因服用假藥而死亡;在法國,各大名牌服裝公司因假冒服裝每年蒙受損失超過45億法郎,并且由此導致約2萬人失去就業機會;東南亞和中東出售的零配件中,近一半是假冒貨,在假冒汽車零配件的沖擊下,美國汽車工業每年損失30億美元……假冒產品是繼毒品之后的又一全球性公害。
在我國,一方面是經濟的蓬勃發展,另一方面是假冒產品日益猖獗。從假煙假酒,到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到假汽車假摩托車……從生活用品到生產資料,從低檔產品到高檔產品,從普通產品到高科技產品,從實物到貨幣,假冒產品無孔不人,無所不在。其品種之繁多,數量之巨大,危害之嚴重,令人觸目驚心。而假冒產品成本低,利潤高,因而造假者往往會突然暴富,謀取不義之財,坑害廣大消費者。這些假冒產品侵害了原品牌,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影響了我國產品在國際上的聲譽。一些名牌產品也因此被擠出市場,企業倒閉。據中國社會經濟調查研究中心和北京保真商城的聯合調查顯示,在我國已查處的假冒商品30個大類500多個品種中,最嚴重的是煙酒。全國卷煙零售市場年平均有100萬件假煙,每年給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10億元。這只是九牛一毛。在中國,假冒產品究竟有多少,誰也無法說清楚,但可以肯定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假冒現象如此嚴重,對品牌造成的沖擊和危害就可想而知。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打假扶優、任假冒產品肆意泛濫,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品牌保護不但非常重要,而且十分迫切。品牌也是在和危害因素的斗爭中不斷強化自身素質,提高競爭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