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綠色低碳開展不斷邁上新臺階。2013—2023年,我國煤炭消費比重從67.4%下降到55.3%,累計下降12.1個百分點;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核電及生物質能等非化石動力消費比重從10.2%進步到17.9%,累計進步7.7個百分點。2023年,可再生動力發電新增裝機超過全球的一半,累計裝機規模占全球比重挨近40%。
動力安全穩定供應水平實現新躍升。2013—2023年,一次動力生產總量累計增長35%,原煤生產才能持續增強,原油產值堅持在2億噸水平,電力裝機、天然氣產值實現翻番。風電發電裝機從7600多萬千瓦增長到4.4億千瓦以上,光伏發電裝機從1900多萬千瓦增長到6億千瓦以上。“西電東送”才能超過3億千瓦,支撐了東中部地區約1/5的用電需求。長輸油氣管道總里程從10萬多公里增長到19萬公里。全國人均日子用電量從500千瓦時增長到近1000千瓦時。
動力科技現代化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構成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等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山東石島灣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堆商業演示工程建成投運。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重型燃氣輪機研發不斷取得新突破。特高壓輸電、高參數煤電等技術堅持世界搶先。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別離下降60%和80%,水電全產業鏈搶先全球,新式儲能、氫能等前沿技術產業化步伐加速。
與此同時,動力要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變革持續深化。全國一致電力市場體系加速建設,全社會用電量60%以上實現市場化買賣裝備;油氣市場體系初步構成;煤炭中長期合同準則和市場價格構成機制不斷完善。動力世界協作全方位拓展。巴西美麗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華龍一號”海外首堆等一批標志性工程建成投產;與周邊7個國家實現電力互聯;中國—東盟、中國—阿盟等六大區域動力協作平臺落地見效,我國日益成為全球動力治理體系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