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引俄羅斯國立研討型科技大學莫斯科鋼鐵和合金學院新聞處發布的消息表示,量子加密技能中密鑰是以光子形式分發傳送的,無法破解或復制。但這項技能的漏洞之一是強光反向注入,其成果可能會導致密鑰泄露以及量子通訊通道呈現運轉錯誤。而“擊退”強光注入進犯試驗取得成功,意味著現已建立針對此類進攻的牢靠防護。
10月4日,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發布,授予法國物理學家阿蘭·阿斯佩、美國理論和試驗物理學家約翰·弗朗西斯·克勞澤和奧地利科學家安東·塞林格,以表彰他們在量子信息科學研討方面作出的貢獻。
2021年《6G研討白皮書》指出,量子安全直接通訊具有偵測偷聽的能力,在下一代安全通訊方面可以展示巨大的潛力。《我國日報》報導稱,本年4月份,我國科學家成功實現100公里的量子直接通訊。
通訊專家項立剛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和一般的通訊形式比較,量子通訊技能安全性要高出很多,在量子直接通訊的形式下,只要呈現進犯現象,就會主動中止,該項技能的前進關于一些有保密需求的組織意義嚴重。
“這項技能首要解決的是安全問題,關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沒有特別明顯感覺,而電信運營商就會對此有需求。”項立剛進一步解釋,“這是指在信息傳遞過程中,涉及國家機密或其他敏感信息等內容的保密問題。為了防止被偷聽或信息截取,應該采取相應保密辦法。”
項立剛表示,雖然當時量子通訊技能取得一系列突破,但量子通訊直接通訊的形式還無法在實踐中使用,但未來會有希望實現,“當時量子通訊多是經過量子技能進行密鑰管理和加密,而不是點對點的信息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