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綠電,點亮動力轉型之光
與組件同屬光伏系統的中心設備,光伏逆變器聲稱光伏電站的“大腦”,承擔著連接光伏陣列及電網的重要職責。本職事務外,近年來資本商場也成了逆變器企業的攻堅主戰場,固德威、錦浪科技等多家企業成功敲響“開市鑼”,古瑞瓦特、首航新能源等活躍沖擊上市,逆變器也成為光伏上市企業扎堆職業之一。
?
跟著年中報陸續披露,本文聚焦逆變器企業,從營收、凈贏利、總資產、逆變器事務營收、市值等多個維度,展示逆變器商場的競賽態勢。
(PS.以下僅為A股逆變器上市企業數據,并不能完整代表逆變器職業全體狀況,僅供參考。)
1、營收
(注:因為逆變器事務占比較少,故未包含特變電工、正泰電器、中車年代電氣、英威騰、易事特數據,下同。)
從營收數據來看,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斷層式搶先,也是僅有破百億的企業。沉溺光伏逆變器事務25年,到2022年6月,陽光電源逆變設備全球累計裝機量打破269GW。
錦浪科技、德業股份緊隨其后。錦浪科技主營事務為并網逆變器、儲能逆變器,上半年營收分別為18.1億元、2.98億元,占營收比重分別為74.13%、12.21%。與此一起,2019年錦浪科技建立全資子公司錦浪才智,從事光伏電站開發、建設及運營,到6月底,已投運的分布式光伏電站總裝機約201.76MW。而德業股份,其逆變器事務在2022年上半年超越原有的熱交換器事務成為公司第一大事務板塊,營收比重提升至48.91%。
2、營收增幅
營收增幅方面,昱能科技、錦浪科技、禾邁股份以60%以上的增幅搶先。其中作為微型逆變器代表企業,禾邁股份、昱能科技先后登錄科創板,到9月16日,股價分別上漲103%、99%。
3、凈贏利
凈贏利領跑的仍然是陽光電源、德業股份和錦浪科技,特別是陽光電源,搶先后者一倍。事實上,位居競賽充分的逆變器商場,包含陽光電源、華為在內的TOP3企業,憑仗技能優勢和豐厚的產品系列,位居全球逆變器前三,且市占率穩步上升。
而凈贏利下降的企業,一方面在于半導體、大宗商品、世界物流等成本大幅添加,如逆變器中心元器件IGBT模塊,在國產產品仍未滿足功能要求下,仍以國外品牌供給為主,“缺芯潮”仍舊;另一方面在于增強競賽力、擴展運營規劃,如固德威指出,新設才智能源事業部、光電建材事業部,職工人數添加,各項日常運營開支添加,但新設事業部尚未同比產生收入導致贏利受損。
4、凈贏利增幅
凈贏利增幅中,昱能科技、禾邁股份兩大微逆企業表現亮眼。微型逆變器作為組件級控制的電力電子設備,在發電、安全等方面優勢盡顯,特別是美國、歐盟等海外商場出臺屋頂光伏組件級關斷等強制標準,成為當下微型逆變器的首要應用商場。而國內,掣肘于經濟因素,微型逆變器的商場仍然有限。
5、總資產
總資產榜,陽光電源以超500億元絕對搶先,錦浪科技同樣以超百億元緊隨其后。而總資產規劃增幅最大的則是最新上市的昱能科技,同比增加高達526.64%。
6、“造血才能”
運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代表了一個企業的造血才能。從2022年上半年逆變器企業的造血才能來看,科華數據不管現金流亦或增幅狀況均遙遙搶先。2021年,科華數據整合新能源事務,建立全資子公司廈門科華數能科技有限公司,施行科華數據、科華數能“雙子星”戰略。另外亮眼的還有禾望電氣,同比增幅高達8343.06%。
當然,處于失血狀態的企業也不在少數,原因包含備貨導致現金流出添加、規劃擴展日常運營開支添加、到期款項較多等。
7、逆變器出貨
逆變器出貨僅展示公布數據的相關企業,且需要說明的是,因為公布的數據單位不同,且逆變器功率不同,各企業數據之間并不能縱向比照,不過橫向比照來看,各企業2022年上半年的數據直追2021年全年,今年再創新高或是大概率事件。
8、研制投入
作為技能密集型職業,研制投入可謂保證著企業的技能搶先性和產品更迭速度。2022年上半年,陽光電源研制投入達7億元以上,固德威、科華數據、錦浪科技的研制費用同樣高達上億元。此外,多數企業的研制費用保持正增加,其中固德威增幅高達122.94%。
9、研制人員
同理研制費用,研制人才對逆變器企業的技能搶先至關重要。陽光電源2021年底的研制人員超2700人,科華數據、固德威遠超同行。
10、市值
市值是衡量企業價值的重要標尺,其不僅能反映企業的當期運營成績和商場地位,一起還能表現企業的未來生長潛力。
到9月16日,10家逆變器企業的總市值達5432億元,其中超過千億市值的僅陽光電源一家。搭載“雙碳”旋風,逆變器企業進入高景氣周期,但相比光伏其他環節,逆變器也是競賽最為劇烈的環節之一,有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中國商場上呈現的逆變器品牌,消失的高達九成以上。盡享年代紅利,仍須企業在企業運營、技能研制等多方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