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由國家動力局等4部委與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2全球動力轉型高層論壇”在京舉行。國家動力局局長章建華在致辭中指出,十八大以來,我國動力轉型不斷向縱深推進,新動力工業蓬勃開展,成為全球動力轉型的重要推進力量。
?
“在全球動力供需復雜嚴峻的形勢下,今年我國可再生動力裝機突破11億千瓦。”據章建華介紹,過去十年里,我國風景發電裝機規模增加了12倍左右,裝機總量占全球的38%,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新動力工業鏈全球搶先,7家風電整機制作企業位列全球前十,光伏工業為全球貢獻了70%以上的產值。
跟著新動力工業的快速開展,我國動力結構低碳轉型進展顯著,生態環境友好性顯著增強。2021年,我國非化石動力消費量較2012年增加4.8億噸標準煤,對全球非化石動力消費的增加貢獻度超越40%;非化石動力消費比重到達16.6%,煤炭消費比重降至56%,“十八大”以來年均下降1.4個百分點,是歷史上結構優化最快的時期。章建華表明,“動力結構的低碳轉型,有力支撐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其間,北方清潔取暖對降低PM2.5濃度、改進空氣質量的貢獻率超越30%。”
與此同時,我國新動力技能加速迭代,推進新一輪科技立異和工業革新。初步形成了比較齊備的新動力技能研制和配備制作工業鏈,光伏電池轉化效率屢次改寫世界紀錄,低風速、抗臺風、超高塔架、超高海拔風電技能居世界前列,大規模儲能、氫能等技能不斷取得新進展,為推進動力開展革新供給更有力的支撐。此外,我國動力的世界協作不斷深化,共同推進全球動力轉型革新,跟著巴西美麗山特高壓直流輸電,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等一大批標志性世界協作項目相繼建成落地,“一帶一路”動力協作“朋友圈”不斷擴大,伙伴關系成員國到達33個,綠色開展協作不斷深化。
“近兩年來,世界范圍內的動力供應嚴重警示我們,必須在安全的前提下推進動力轉型。”章建華著重,一方面,要加速新動力安全可靠代替,大力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造,開展分布式可再生動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著力增強新動力消納能力,到2030年風景發電總裝機容量到達12億千瓦以上;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化石動力兜底保證效果,為動力安全和可繼續開展供給有力支撐。
章建華指出,未來,要繼續提高終端用能清潔化水平,深化施行電能代替,到2025年電能占終端動力消費比重到達30%。活躍推進低碳交通、修建光伏一體化等綠色用能模式開展,活躍探索綠氫、甲醇、氨能等代替化石動力的新方法、新途徑。經過動力消費系統的升級換代,帶動生產生活方法全面綠色轉型。
此外,還要強化動力科技立異驅動效果。章建華表明,“當時,動力科技立異正處于要害機遇期、窗口期,要建立健全多層次的動力科技立異系統,繼續加強綠色低碳前沿技能攻關,加速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