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跟著負責地鐵七號線二期裕豐圍至大沙東區間右線地道掘進的盾構機破墻而出,標志著該區間地道已實現雙線貫穿。至此,地鐵七號線二期裕豐圍至姬堂區間的6臺次盾構全部完結地道掘進使命。
采取針對性辦法
應對雜亂地質應戰
裕豐圍至大沙東區間全長1218米,盾構機在裕豐圍站始發后抵達大沙東站接收,區間地道穿越地層主要為中、微風化含礫粗砂巖,地層裂隙水豐厚,全斷面硬巖掘進過程中極易形成螺機噴涌、管片上浮、滲漏水狀況。
針對雜亂地質問題給地道掘進帶來的應戰,廣州地鐵和施工單位中鐵十局的地鐵建造者們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性辦法。一是通過對地道試驗段及相似地層掘進狀況的研討剖析,動態調整同步注漿配合比,二是在盾尾后方及時施作止水環,有效阻撓盾構后方來水,三是在做好同步注漿的一起,及時進行二次注漿及彌補注漿,穩固管片,并通過選用泡沫等進行渣土改進、嚴格控制盾構掘進參數、向盾殼注入高濃度膨潤土漿液、對掘進管片姿勢進行盯梢監控等方式,保證成型地道的質量。
加密監測
為近距離穿越供給保障
除了雜亂的地質條件,裕豐圍至大沙東區間的盾構機還依次下穿某單位機電大樓、既有地鐵五號線等重大危險源,區間地道與機電大樓樁基最小凈距位僅2.5米,與既有地鐵五號線最小凈距僅7.67米,施工危險極高。
為保證盾構機安全穿越危險源,地鐵建造者們聯同技術專家結合現場實際狀況,在盾構下穿前多次舉行計劃研討會,并結合試驗段研討,剖析研判或許遇到的難題,多角度模擬論證,不斷優化施工計劃。盾構掘進過程中,地鐵建造、運營部門施行24小時值班準則,親近關注掘進狀況,及時處置異常狀況,一起,施工現場還充分使用信息化手法,加密對下穿段的丈量、監測。此外,參建各方相關負責人還組成應急聯動小組及危險專責小組,樹立地上地下應急聯動作業機制,在地上裝備綜合應急車及充足的應急物資設備、大功率通訊設備等,保證地道內帶班人員、地上監控室值班人員保持常態化疏通的通訊聯動。
截至現在,七號線二期(大學城南-水西北)土建工程累計完結81%。11座車站中,6座已封頂并開始機電施工,5座進行土建施工;11個區間中,10個已貫穿,剩余1個及收支段線進行土建施工。姬堂停車場進行土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