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條622米的地道將線路縮短了23.8公里。”6月24日,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館副研究館員胡開全向記者敘述龍泉山與成渝鐵路的故事。他所說的地道正是成渝鐵路全線最長的一條地道——柏樹坳地道。
胡開全介紹,成渝鐵路線路原定出成都后向東北行,經姚家渡、趙家渡,沿沱江經淮口鎮對岸至亂石灘。此段線路雖較平坦,但迂回曲折,并且還有一處大塌方地段。
當時,年逾六旬的老工程師藍田提出改線計劃,將原定這段改為出成都經洪安鄉,越柏樹坳,沿小溪至沱江邊接亂石灘。
這個計劃,不僅避開原計劃要穿過的不良地質地段,還縮短線路23.8公里。“即使添加這些工程,總投資也沒添加。從長遠看,這大大節省了運營和修理費用,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建議。”
“但當時地道施工基本上全靠手工操作,進展較慢。加上這段線路要重新勘測設計,必然會耽誤時間,影響全線通車計劃的完成。因而,當時這是一個有風險、有爭議的計劃。”胡開全說,但咱們還是認為新計劃線路短,遠期經濟效益好,應予以選用。
“打通柏樹坳地道,成為施工中的要害工程。”胡開全說。地道施工要經過洞外明挖、導坑、擴展、拱部襯砌、挖底、襯砌邊墻等9道工序,稍有不慎就會產生傷亡事故。施工中,地道工人開展紅旗競賽。風鉆修理工首先挑戰,提出確保在一小時內修理好25臺風鉆。炮工也不示弱,站出來應戰,確保在一小時內鉆23個炮眼,還要到達每個炮眼均勻一米深。
經過努力,1952年5月初,柏樹坳地道打通,“成渝之間的山地屏障——龍泉山就這樣被火車的汽笛聲所打破。”在胡開全看來,成渝鐵路北接寶成線,南接川黔線,打通進出川的通道,在川渝兩地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來源:四川日報記者雷倢蔣君芳)
標簽:
成渝鐵路柏樹坳地道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括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所有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情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令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當任何職責。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自己的觀念,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