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2月24日訊(全媒體記者陳煥明)記者從23至24日召開的長沙市城鎮老舊小區和危舊房屋改造工作現場推進會上獲悉,今年長沙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645個,計劃改造城鎮危舊房屋240棟,將以“改”促變,“改”出城市人居環境新面貌,“改”出居民幸福新生活。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周邊通過提質改造,不僅房屋面貌煥然一新,還打通交通微循環,開辟出專門的人行道。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陳煥明攝
改造老舊小區,滿足居民需求
在會議開始前,全市人居系統人員來到芙蓉區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周邊、天心區青山祠、長沙縣3614小區、瀏陽市花炮小區等舊改危改項目現場實地觀摩。
走進天心區青山祠社區的中意宿舍,“人人中意,人人回憶”的文化墻引人注目,居民們正在居民議事廳商議小區加裝電梯事宜。“年輕時我就在中意公司工作,在這里住了近30年。”今年69歲的陳躍明告訴記者,中意宿舍住的大部分是廠里老職工,后來廠子倒閉了,小區也成了無人管的狀態,存在路面坑洼不平、路燈不亮、管線雜亂等問題,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2021年,中意宿舍被列入全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清單,居民們期待多年的“中意”生活有了盼頭。“改不改,群眾說了算;改哪里,群眾拿主意;改得怎么樣,群眾來評價。”青山祠社區書記黃建蘭介紹,社區成立了群眾工作小組,由小區黨員任組長,引導業主、居民有序參與,搭建起居民和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各方的溝通橋梁。
幾個月時間,中意宿舍大變樣,原本坑洼不平、長滿雜草苔蘚的路面鋪上了瀝青,漆黑的道路裝上了路燈,埋在地下的自來水表上了墻,攝像頭、停車位、健身器械……充分滿足了居民的需求。
打造開放共享的完整居住社區
在長沙縣泉塘街道星悅社區3614小區,居民大多都是原軍工廠的退休和下崗職工,老年人口在85%以上,養老服務需求成為最大難題。
針對這一情況,3614小區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投資500余萬元,將一棟閑置辦公樓改建成5A級居家養老中心,配套建設了全科診所、助老餐廳、棋牌室等,為社區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精神慰藉等服務,讓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在瀏陽市百川里片區、花炮小區等地,墻面上繪制著一幅幅氣勢恢宏的山水畫、生動形象的焰火圖案等;小區屋頂實現平改坡,徹底解決漏水問題;院內停車場、小花園、運動器材等一應俱全;同時增設鄰里中心,引入醫療康養機構,建設口袋公園、提質淮川河沿岸環境等,實現片區內資源共享,打造開放共享的完整居住社區。
“我們從項目立項之初,就充分考慮群眾的實際需求,并讓群眾參與改造全過程,不僅征集群眾意見,還選出群眾代表當監督員。”瀏陽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主任馬超容說,只有充分考慮居民的需求,改到實處、改到居民心坎上,才能讓各方滿意。
今年改造體量為過去3年總和
城鎮老舊小區和危舊房屋改造既關系到城市形象與品質提升,又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2021年,長沙實施374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鎮危舊房屋改造開工630棟,惠及居民5萬余戶,通過搶抓政策窗口,強化工作舉措,靶向精準施策,加快補齊城市發展短板,提升城市內涵品質,讓市民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2022年,全市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645個,惠及居民約9.5萬戶,改造體量為過去3年的總和,居全省之首;2022年是城鎮危舊房屋改造工作的關鍵一年,年度計劃任務為240棟,惠及居民2198戶。
“城鎮老舊小區和危房改造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實事,事關老百姓宜居優居安居,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市城市人居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周飛介紹,將按照應改盡改的原則,將老舊小區存在安全隱患的排水、燃氣等老舊管線和消防設施,群眾反映強烈的電梯、停車、適老、托幼等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優先列為改造內容,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推動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
下一步,長沙將加快項目進度,確保城鎮老舊小區省民生實事項目和示范項目在6月底前開工,其他項目在7月底前開工;注重質量安全,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強化過程監管、注重長效監管、落實齊抓共管。
標簽: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括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附帶有原所有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附帶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我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情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系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