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高份額新動力電力系統,儲能必不可少。”近日,在第十一屆我國國際儲能大會上,多位專家一致認為,作為支撐新式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能和根底裝備,在光伏、風電平價上網年代到來,新動力速增態勢下,儲能大規劃開展已勢不可擋。
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援引數據指出,到2020年末,我國儲能商場裝機功率為36.04GW,位居全球榜首;儲能項目個數已達516個,其間,2020年較2019年同比添加24.3%。
但記者從大會同期發布的《2021儲能工業使用研
究陳述》(下稱《陳述》)中發現,雖然全國儲能裝機規劃增勢顯著,但電化學儲能區域不平衡態勢亦日漸凸顯。不同城市之間,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規劃相差甚遠,如2020年,廣東省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407.4MW,而內蒙古僅為59.0MW。在2020年全國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1569.7MW背景下,僅廣東、青海、江蘇三省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就達846.6MW,占全國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的54%。
距離如此之大,原因何在?為此,記者進行了一系列調研。
區域不均衡現象凸顯
依據《陳述》,2020年,我國新增儲能裝機規劃為3069.7MW,其間,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1569.7MW,占比達51.1%,是我國儲能裝機規劃添加的“主力軍”。
分區域看,《陳述》指出,我國電化學儲能裝機規劃Top10省區依次為廣東、江蘇、青海、安徽、甘肅、西藏、山西、內蒙古、遼寧、新疆。
其間,位居首位的廣東,為645.9MW,而位居末位的新疆,電化學儲能裝機規劃僅為116.4MW,前者規劃為后者的近5倍;排名第九位的遼寧省裝機也只要117.4MW;排名第三位的青海省則是排名第四位安徽省的4倍;從排名前三位的廣東、江蘇、青海來看,三省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已占全國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的半壁河山,占比超63%。各地電化學儲能開展距離顯著。
從2020年我國各地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規劃來看,電化學儲能開展不均衡現象亦日益突出。
依據《陳述》,2020年,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最多的省份為廣東,年新增407.4MW,而位居二位的青海省,年新增則為234.9MW,這就意味著2020年廣東省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為青海省的近2倍。
相較之下,位居第八、九、十位的山東、新疆、內蒙古,2020年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則略顯遜色,僅為68.5MW、61.5MW和59.0MW。換言之,位居首位的廣東省,2020年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為位居末位內蒙古的近7倍。
“不同區域儲能起步時間、方針力度,技能與使用演示狀況千差萬別,反映在電化學儲能裝機建設上也是迥然不同。”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使用分會秘書長劉勇指出。
“以廣東為例,其電化學儲能商場與調頻輔佐服務商場機制較為完善。《廣東調頻輔佐服務商場買賣規則(試行)》與南方電網區域實時跨省調頻輔佐服務買賣的率先實施均活躍推進了該省電化學儲能的開展。”劉勇說。
而在遼寧與新疆等地,電化學儲能開展期會集在2019—2020年,相關的儲能電站演示項目建設還未大規劃開展,電化學儲能開展較廣東、江蘇等地存在距離在所難免。
電源結構是內因
在我國動力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規劃研討院有限公司儲能技能中心主任楚攀看來,各省共同的電源結構決定了各地電化學儲能開展的速度和潛力。
以廣東省為例,2020年,廣東省火力發電占比為35%,來自云南、貴州的水電成為廣東省第二大電源;第三、第四大電源分別為燃氣發電和核電。“水電(尤其是抽水蓄能)的調節才能最好,其次是氣電和火電,但廣東省峰谷負荷差大,隨著陽江核電、臺山核電和一批熱電聯產氣電機組的投產,廣東調峰局勢越來越嚴峻,省內優質的靈活性電源(抽水蓄能和氣電)主要用于調峰,難以兼顧調頻。為保障系統安全運轉,進步系統調頻才能,廣東省對多個火電廠進行了電化學儲能技能改造,電化學儲能在廣東得到了快速開展。”楚攀說。
與廣東省狀況不同,山東省電化學儲能裝機規劃僅占全國的2.5%,與全國榜首的光伏裝機容量和全國第五的風電裝機容量比較,電化學儲能開展顯著滯后。
“當前,山東省煤電機組裝機占比73%,新動力裝機占比22%,核電裝機占比2%,水電裝機占比不足1%。”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有限公司才智動力事業部規劃總工程師裴善鵬說,較廣東省而言,山東火電裝機占比大,電力系統調頻才能強,因此,關于調頻儲能的需求不高。
但山東缺少水電與氣電,調峰壓力較大,近幾年,隨同新動力裝機大規劃開展,加之外電入魯為山東省電網帶來的壓力,使得山東省電力系統調峰壓力逐年加大。且“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未來,山東省煤電裝機比重將繼續削減,電源結構將面對大幅調整。
“為更好習慣電源結構轉型,增強電力系統調節才能,近幾年,山東省電化學儲能需求正快速添加,相關動力主管部門正活躍研討出臺儲能開展方針,規劃了具有山東特色的第三方共享儲能電站機制,通過電網會集統一調度,為電力系統提供調峰服務,在頂層規劃支持下,未來幾年,電化學儲能將在山東省呈快速開展趨勢。”裴善鵬說。
專家建議各地加強完善
儲能工業規劃準則系統
雖然各地市儲能開展狀況不盡相同,但未來,儲能在高份額新動力電力系統中將起到重要靈活調節作用,成為可再生動力大規劃使用的必定支撐已成多方共識。
據楚攀預測,到2060年,我國人均電力消費將到達8000kWh/年,屆時,需14.5萬億kWh的電力供應,則需裝置30億kW光伏裝機與12億kW的風電裝機。若按照現在新動力裝備儲能容量計算,則需求1080GWh的新式儲能(除抽水蓄能之外)容量。“在未來以新動力為主體的電源結構之下,新式儲能容量需求甚至將翻兩番,最高到達4000GWh,未來,儲能開展潛力巨大。”
其間,依據《儲能工業研討白皮書2021》預計,“十四五”時期,電化學儲能將正式跨入規劃化開展階段,出現穩步、快速添加趨勢,2021—2025年,裝機規劃復合添加率將為57.4%,抱負場景下,到2021年,電化學儲能累計投運容量或將達41.66GW。
在國網上海動力互聯網研討院先進動力研討中心主任吳鳴看來,隨同未來新式電力系統的構建,加之電化學儲能的大規劃開展、儲能商場的日趨成熟,未來,地域之間電化學儲能開展不平衡問題會進一步加劇,我國南北方、東西方各區域儲能開展水平將進一步拉大。
裴善鵬表明,不同地域電化學儲能的開展與當地經濟水平、資源稟賦、電源結構密切相關,各地儲能開展形式、水平無需統一標準,應按照當地資源稟賦、電源結構狀況,通過專項規劃,理清電化學儲能開展需求,提早規劃儲能工業,因地制宜推進儲能大規劃開展。
對此,國家動力局動力節約和科技裝備司能效與儲能處處長徐梓銘表明,未來各地域開展儲能,尤其是電化學儲能,應著重樹立完善儲能工業規劃準則系統,繼續加強頂層規劃和儲能開展宏觀指導;開展儲能演示工作,進一步發掘可復制、推廣的儲能先進經驗和商業形式;繼續推進儲能學科建設,促進儲能工業高質量、規劃化、可繼續開展。我國城市動力周刊 作者:張金夢
標簽:
儲能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括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附帶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附帶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或許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令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當任何職責。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自己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
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援引數據指出,到2020年末,我國儲能商場裝機功率為36.04GW,位居全球榜首;儲能項目個數已達516個,其間,2020年較2019年同比添加24.3%。
但記者從大會同期發布的《2021儲能工業使用研
究陳述》(下稱《陳述》)中發現,雖然全國儲能裝機規劃增勢顯著,但電化學儲能區域不平衡態勢亦日漸凸顯。不同城市之間,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規劃相差甚遠,如2020年,廣東省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407.4MW,而內蒙古僅為59.0MW。在2020年全國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1569.7MW背景下,僅廣東、青海、江蘇三省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就達846.6MW,占全國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的54%。
距離如此之大,原因何在?為此,記者進行了一系列調研。
區域不均衡現象凸顯
依據《陳述》,2020年,我國新增儲能裝機規劃為3069.7MW,其間,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1569.7MW,占比達51.1%,是我國儲能裝機規劃添加的“主力軍”。
分區域看,《陳述》指出,我國電化學儲能裝機規劃Top10省區依次為廣東、江蘇、青海、安徽、甘肅、西藏、山西、內蒙古、遼寧、新疆。
其間,位居首位的廣東,為645.9MW,而位居末位的新疆,電化學儲能裝機規劃僅為116.4MW,前者規劃為后者的近5倍;排名第九位的遼寧省裝機也只要117.4MW;排名第三位的青海省則是排名第四位安徽省的4倍;從排名前三位的廣東、江蘇、青海來看,三省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已占全國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的半壁河山,占比超63%。各地電化學儲能開展距離顯著。
從2020年我國各地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規劃來看,電化學儲能開展不均衡現象亦日益突出。
依據《陳述》,2020年,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最多的省份為廣東,年新增407.4MW,而位居二位的青海省,年新增則為234.9MW,這就意味著2020年廣東省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為青海省的近2倍。
相較之下,位居第八、九、十位的山東、新疆、內蒙古,2020年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則略顯遜色,僅為68.5MW、61.5MW和59.0MW。換言之,位居首位的廣東省,2020年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為位居末位內蒙古的近7倍。
“不同區域儲能起步時間、方針力度,技能與使用演示狀況千差萬別,反映在電化學儲能裝機建設上也是迥然不同。”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使用分會秘書長劉勇指出。
“以廣東為例,其電化學儲能商場與調頻輔佐服務商場機制較為完善。《廣東調頻輔佐服務商場買賣規則(試行)》與南方電網區域實時跨省調頻輔佐服務買賣的率先實施均活躍推進了該省電化學儲能的開展。”劉勇說。
而在遼寧與新疆等地,電化學儲能開展期會集在2019—2020年,相關的儲能電站演示項目建設還未大規劃開展,電化學儲能開展較廣東、江蘇等地存在距離在所難免。
電源結構是內因
在我國動力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規劃研討院有限公司儲能技能中心主任楚攀看來,各省共同的電源結構決定了各地電化學儲能開展的速度和潛力。
以廣東省為例,2020年,廣東省火力發電占比為35%,來自云南、貴州的水電成為廣東省第二大電源;第三、第四大電源分別為燃氣發電和核電。“水電(尤其是抽水蓄能)的調節才能最好,其次是氣電和火電,但廣東省峰谷負荷差大,隨著陽江核電、臺山核電和一批熱電聯產氣電機組的投產,廣東調峰局勢越來越嚴峻,省內優質的靈活性電源(抽水蓄能和氣電)主要用于調峰,難以兼顧調頻。為保障系統安全運轉,進步系統調頻才能,廣東省對多個火電廠進行了電化學儲能技能改造,電化學儲能在廣東得到了快速開展。”楚攀說。
與廣東省狀況不同,山東省電化學儲能裝機規劃僅占全國的2.5%,與全國榜首的光伏裝機容量和全國第五的風電裝機容量比較,電化學儲能開展顯著滯后。
“當前,山東省煤電機組裝機占比73%,新動力裝機占比22%,核電裝機占比2%,水電裝機占比不足1%。”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有限公司才智動力事業部規劃總工程師裴善鵬說,較廣東省而言,山東火電裝機占比大,電力系統調頻才能強,因此,關于調頻儲能的需求不高。
但山東缺少水電與氣電,調峰壓力較大,近幾年,隨同新動力裝機大規劃開展,加之外電入魯為山東省電網帶來的壓力,使得山東省電力系統調峰壓力逐年加大。且“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未來,山東省煤電裝機比重將繼續削減,電源結構將面對大幅調整。
“為更好習慣電源結構轉型,增強電力系統調節才能,近幾年,山東省電化學儲能需求正快速添加,相關動力主管部門正活躍研討出臺儲能開展方針,規劃了具有山東特色的第三方共享儲能電站機制,通過電網會集統一調度,為電力系統提供調峰服務,在頂層規劃支持下,未來幾年,電化學儲能將在山東省呈快速開展趨勢。”裴善鵬說。
專家建議各地加強完善
儲能工業規劃準則系統
雖然各地市儲能開展狀況不盡相同,但未來,儲能在高份額新動力電力系統中將起到重要靈活調節作用,成為可再生動力大規劃使用的必定支撐已成多方共識。
據楚攀預測,到2060年,我國人均電力消費將到達8000kWh/年,屆時,需14.5萬億kWh的電力供應,則需裝置30億kW光伏裝機與12億kW的風電裝機。若按照現在新動力裝備儲能容量計算,則需求1080GWh的新式儲能(除抽水蓄能之外)容量。“在未來以新動力為主體的電源結構之下,新式儲能容量需求甚至將翻兩番,最高到達4000GWh,未來,儲能開展潛力巨大。”
其間,依據《儲能工業研討白皮書2021》預計,“十四五”時期,電化學儲能將正式跨入規劃化開展階段,出現穩步、快速添加趨勢,2021—2025年,裝機規劃復合添加率將為57.4%,抱負場景下,到2021年,電化學儲能累計投運容量或將達41.66GW。
在國網上海動力互聯網研討院先進動力研討中心主任吳鳴看來,隨同未來新式電力系統的構建,加之電化學儲能的大規劃開展、儲能商場的日趨成熟,未來,地域之間電化學儲能開展不平衡問題會進一步加劇,我國南北方、東西方各區域儲能開展水平將進一步拉大。
裴善鵬表明,不同地域電化學儲能的開展與當地經濟水平、資源稟賦、電源結構密切相關,各地儲能開展形式、水平無需統一標準,應按照當地資源稟賦、電源結構狀況,通過專項規劃,理清電化學儲能開展需求,提早規劃儲能工業,因地制宜推進儲能大規劃開展。
對此,國家動力局動力節約和科技裝備司能效與儲能處處長徐梓銘表明,未來各地域開展儲能,尤其是電化學儲能,應著重樹立完善儲能工業規劃準則系統,繼續加強頂層規劃和儲能開展宏觀指導;開展儲能演示工作,進一步發掘可復制、推廣的儲能先進經驗和商業形式;繼續推進儲能學科建設,促進儲能工業高質量、規劃化、可繼續開展。我國城市動力周刊 作者:張金夢
標簽:
儲能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括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附帶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附帶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或許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令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當任何職責。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自己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