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我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發布《我國電力職業年度展開陳述2021》(簡稱“《陳述2021》”)。
2006年以來,中電聯以電力職業計算與查詢數據為依托,以企業和相關機構供給的資料為彌補,按年度安排編制并第一時間發布《我國電力職業年度展開陳述》,力求全面、客觀、準確反映我國電力職業展開與變革狀況①。為深化、系統、專業地展現電力職業各專業范疇展開狀況,中電聯同時安排編撰了國際合作、電力工程建造質量、規范化、可靠性、人才、電力供需剖析、造價辦理、電氣化、信息化等專業范疇的年度系列陳述,以進一步滿足各專業范疇讀者的需求。
《陳述2021》顯現,2020年,電力職業堅持習近平新時代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議方案布置,活躍推進電力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為全社會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供給剛強的電力保證;活躍推進構建以新動力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造,為推進完結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方針做出活躍奉獻。
一、電力消費與生產供給
2020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75214億千瓦時②,比上年增加3.2%,增速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全國人均用電量5331千瓦時/人,比上年增加145千瓦時/人;全國電力供需局勢整體平衡,部分地區有富余,局部地區用電頂峰時段電力供給偏緊,疫情防控期間電力供給足夠可靠,為全社會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展開供給剛強電力保證。
到2020年年末,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20204萬千瓦,比上年增加9.6%。其間,水電37028萬千瓦,比上年增加3.4%(抽水蓄能3149萬千瓦,比上年增加4.0%);火電124624萬千瓦,比上年增加4.8%(煤電107912萬千瓦,比上年增加3.7%;氣電9972萬千瓦,比上年增加10.5%);核電4989萬千瓦,比上年增加2.4%;并網風電28165萬千瓦,比上年增加34.7%;并網太陽能發電25356萬千瓦,比上年增加24.1%。
2020年,全國全口徑發電量為7626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4.1%,增速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其間,水電13553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4.1%(抽水蓄能33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5.0%);火電5177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2.6%(煤電4629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7%;天然氣252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8.6%);核電366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5.0%;并網風電466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5.1%;并網太陽能發電261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6.6%。
到2020年年末,開始計算全國電網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79.4萬千米,比上年增加4.6%;全國電網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45.3億千伏安,比上年增加4.9%;全國跨區輸電才能到達15615萬千瓦(跨區網對網輸電才能14281萬千瓦;跨區點對網送電才能1334萬千瓦)。2020年全國跨區送電量完結647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3.3%。
二、電力出資與建造
2020年,全國首要電力企業算計完結出資10189億元,比上年增加22.8%。全國電源工程建造完結出資5292億元,比上年增加29.5%。其間,水電完結出資1067億元,比上年增加17.9%;火電完結出資568億元,比上年下降27.3%;核電完結出資379億元,比上年下降18.0%;風電完結出資2653億元,比上年增加71.0%;太陽能發電完結出資625億元,比上年增加62.2%。全國電網工程建造完結出資4896億元,比上年下降2.3%。其間,直流工程532億元,比上年增加113.4%;溝通工程4188億元,比上年下降7.5%,占電網總出資的85.5%。
2020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9144萬千瓦,比上年多投產8643萬千瓦。其間,新增水電1313萬千瓦(新增抽水蓄能120萬千瓦),新增火電5660萬千瓦(新增煤電4030萬千瓦,燃氣824萬千瓦),新增核電112萬千瓦,新增并網風電裝機容量7211萬千瓦,新增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4820萬千瓦。
2020年,全年新增溝通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和變電設備容量57237千米和31292萬千伏安,別離比上年下降1.2%和2.0%。全年新投產直流輸電線路4444千米,新投產換流容量5200萬千瓦。
三、電力綠色展開
到2020年年末,全國全口徑非化石動力發電裝機容量98566萬千瓦,比上年增加16.8%。2020年,非化石動力發電量2583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7.9%。到達超低排放限值的煤電機組約9.5億千瓦,約占全國煤電總裝機容量88%。全年累計完結代替電量2252.1億千瓦時③,比上年增加9.0%,且代替電量逐年進步。
2020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廠供電規范煤耗304.9克/千瓦時,比上年下降1.5克/千瓦時;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廠用電率4.65%,比上年下降0.02個百分點;全國線損率5.60%,比上年下降0.33個百分點。
2020年,全國電力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別離約為15.5萬噸、78.0萬噸、87.4萬噸,別離比上年下降15.1%、12.7%、6.3%;單位火電發電量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別離為0.032克/千瓦時、0.160克/千瓦時、0.179克/千瓦時,別離比上年下降0.006克/千瓦時、0.027克/千瓦時、0.016克/千瓦時。
2020年,全國單位火電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約832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20.6%;全國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約565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34.1%。以2005年為基準年,從2006年到2020年,經過展開非化石動力、下降供電煤耗和線損率等辦法,電力職業累計削減二氧化碳排放約185.3億噸。其間,非化石動力展開奉獻率為62%,供電煤耗下降對電力職業二氧化碳減排奉獻率為36%,下降線損的二氧化碳減排奉獻率為2.6%。
四、電力企業經營
依據國家計算局計算,2020年末,全國規劃以上電力企業財物總額165813億元,比上年增加5.8%。其間,發電企業財物總額94724億元,比上年增加4.2%;電力供給企業財物總額71089億元,比上年增加7.9%。
2020年,規劃以上電力企業負債總額95971億元,比上年增加4.7%。其間,發電企業負債總額比上年上升1.9%(火電企業負債總額比上年下降3.4%,水電企業負債總額比上年上升4.5%);電網企業負債總額比上年增加10.0%。規劃以上電力企業財物負債率為57.9%,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其間,發電企業財物負債率為64.5%,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電力供給企業財物負債率為49.1%,比上年上升0.9個百分點。2020年,規劃以上電力企業贏利總額4010億元,比上年增加2.8%。發電企業贏利總額3523億元,但大型發電集團煤電事務持續整體虧本。風電、太陽能發電贏利增速別離為16.3%和3.0%,但現金流缺少,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電力供給企業贏利總額486億元,比上年下降49.6%;虧本企業虧本額為210億元,比上年增加42.7%。
五、電力市場化變革
2020年,國家擬定出臺了省級電網和區域電網第二監管周期(2020-2022年)輸配電價,公布了第五批增量配電事務變革試點,電力市場建造進一步推進。
2020年,全國各電力買賣中心安排完結市場買賣電量④31663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1.7%。其間,全國電力市場電力直接買賣電量⑤算計為2476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3.7%,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32.9%,比上年進步2.8個百分點,占電網企業售電量比重為40.2%,比上年進步3.3個百分點。全國電力市場化買賣規劃再上新臺階。
六、電力規范化、科技與信息化
2020年,經有關政府部門下達中電聯歸口的電力規范方案291項,同意發布中電聯歸口的電力規范共233項;中電聯下達團體規范方案304項,發布團體規范192項。到2020年年末,電力規范共有3600余項。水電范疇完善了水輪發電機組及電氣設備的產品、裝置、運轉維護、實驗等技能規范系統,火電范疇規范愈加重視“新技能、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產品”等五新技能的展開,核電在慣例島運轉維護、施工驗收、設備設施、調試、測驗與實驗等范疇加速規范制修訂,光伏發電在分布式光伏電站會集運維、光伏電站功率操控、光伏電站項目辦理等方面擬定發布了相關國家規范、職業規范和中電聯規范;電網方面發布和擬定了配電網范疇相關規范,建立了±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規范系統,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系列規范的發布填補了我國在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能范疇國家規范規范的空白。
2020年,首要電力企業科技投入資金1113.0億元,其間,發電企業510.4億元,電網企業387.7億元,電建企業214.9億元。首要電力企業請求國內專利63082項,授權37158項,累計有效211554項;請求涉外專利613項,授權268項,累計有效863項。發電技能和配備不斷向高參數、大容量、高效及低排放方向展開,鞏固了我國在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能、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能、水電站建造技能、第三代核電技能、風力發電技能及配備制作等方面的領先優勢。電網范疇在電網安全高效運轉、互聯網與電網使用交融、新動力與儲能并網操控、電工新材料與器件、高端電工配備等方向展開會集攻關、演示實驗和推廣使用。
2020年,電力職業加大信息化建造投入,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礎,加速建造基礎數字技能渠道,加速構建數據治理系統,著力提高信息安全防護水平;加速新型基礎設施建造,加速核心技能攻關,推進數字產業化展開;加速擬定數字化轉型規劃和路線圖,協同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作,著力打造電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演示,電力信息化建造進入新階段。
七、電力國際合作
2020年,我國首要電力企業對外直接出資總金額78.5億美元,同比上升84.3%;對外直接出資項目共32個,首要觸及火電、新動力、水電、輸變電、礦產資源及儲能等范疇,為項目所在地直接創造5.9萬個工作崗位。
2020年,我國首要電力企業年度新簽合同項目131個,合同金額271.7億美元,同比增加12.8%,為當地創造工作崗位3.2萬個。新簽境外工程承包項目觸及51個國家和地區,其間亞洲和非洲項目占比最多,別離為59.5%和21.3%。
2020年,我國首要電力企業年度出口電力配備總額22.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0.1%;其間,設備直接出口總額4.2億美元,境外工程帶動配備出口總額18.1億美元。電力技能服務出口總額11.2億美元,同比削減14.5%;其間,直接出口技能服務5.3億美元,境外工程帶動出口技能服務5.9億美元。
到2020年年末,我國與俄羅斯、蒙古國、越南和緬甸等周邊國家跨國電力買賣開始完結。開始計算,我國與鄰國的算計完結電量交流8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8%。其間,購入電量45億千瓦時,增加1.4%;送出電量42億千瓦時,增加2.2%。
回顧“十三五”,我國電力持續保持較快增加,歸納實力邁上新臺階,電力清潔低碳展開進入新階段,電力科技自主立異獲得新成果,電力體制變革敞開新篇章,電力國際合作開立異局面,電氣化進程到達新水平,電力高質量展開獲得新進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從2015年年末的15.3億千瓦增加到2020年年末的22.0億千瓦,年均增速為7.6%;全國全口徑發電量從2015年的57399億千瓦時增加到2020年的76264億千瓦時,年均增速為5.8%;全社會用電量從2015年的56933億千瓦時增加到2020年的75214億千瓦時,年均增速為5.7%;非化石動力發電裝機占比由2015年的34.9%上升到2020年的44.8%;非化石動力發電量占比從2015年的27.3%上升到2020年的33.9%;人均用電量從2015年4142千瓦時/人上升到2020年的5331千瓦時/人;電能在終端動力消費中占比從2015年的22.1%提高至2019年的26.4%。
展望“十四五”,在碳達峰碳中和布景下,我國用電呈現剛性、持續增加,電力職業既面臨本身達峰的艱巨任務,也要支撐全社會盡早達峰,后續電能代替潛力巨大,全社會電氣化程度將穩步上升。雙循環展開新格局帶動用電持續增加,新舊動能轉化,傳統高耗能職業增速下降,高新技能及配備制作業和現代服務業將成為用電增加的首要推進力氣。新型城鎮化建造將推進電力需求剛性增加。歸納考慮節能意識和能效水平提高等要素,估計2025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為9.5萬億千瓦時以上,“十四五”期間年均增速超越4.8%。為保證敞開全面建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電力需求,估計2025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為29.0億千瓦,非化石動力發電裝機占比到達52%。
注:
①陳述中觸及的全國性計算目標,除特殊闡明外,均未包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數據。
②2020年電力數據均來自中電聯2020年度計算數據(簡稱“年報數據”),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算計不等的狀況,后同。
③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計算口徑。
④指電力買賣中心安排展開的各品類買賣電量的總規劃,分為省內買賣和省間買賣,其間省內買賣包含省內電力直接買賣、發電權買賣、抽水蓄能買賣和其他買賣;省間買賣包含省間電力直接買賣、省間外送買賣(網對網、網對點)、發電權買賣和其他買賣。以買賣的結算口徑計算。
⑤指符合市場準入條件的電廠和終端購電主體經過自主洽談、會集競價等直接買賣形式確認的電量規劃,包含省內電力直接買賣電量和省間電力直接買賣(外受)電量。當時僅包含中長期買賣電量,以買賣的結算口徑計算。我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標簽:
中電聯 電力職業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含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所有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自己的觀點,與本網站態度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系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
2006年以來,中電聯以電力職業計算與查詢數據為依托,以企業和相關機構供給的資料為彌補,按年度安排編制并第一時間發布《我國電力職業年度展開陳述》,力求全面、客觀、準確反映我國電力職業展開與變革狀況①。為深化、系統、專業地展現電力職業各專業范疇展開狀況,中電聯同時安排編撰了國際合作、電力工程建造質量、規范化、可靠性、人才、電力供需剖析、造價辦理、電氣化、信息化等專業范疇的年度系列陳述,以進一步滿足各專業范疇讀者的需求。
《陳述2021》顯現,2020年,電力職業堅持習近平新時代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議方案布置,活躍推進電力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為全社會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供給剛強的電力保證;活躍推進構建以新動力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造,為推進完結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方針做出活躍奉獻。
一、電力消費與生產供給
2020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75214億千瓦時②,比上年增加3.2%,增速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全國人均用電量5331千瓦時/人,比上年增加145千瓦時/人;全國電力供需局勢整體平衡,部分地區有富余,局部地區用電頂峰時段電力供給偏緊,疫情防控期間電力供給足夠可靠,為全社會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展開供給剛強電力保證。
到2020年年末,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20204萬千瓦,比上年增加9.6%。其間,水電37028萬千瓦,比上年增加3.4%(抽水蓄能3149萬千瓦,比上年增加4.0%);火電124624萬千瓦,比上年增加4.8%(煤電107912萬千瓦,比上年增加3.7%;氣電9972萬千瓦,比上年增加10.5%);核電4989萬千瓦,比上年增加2.4%;并網風電28165萬千瓦,比上年增加34.7%;并網太陽能發電25356萬千瓦,比上年增加24.1%。
2020年,全國全口徑發電量為7626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4.1%,增速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其間,水電13553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4.1%(抽水蓄能33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5.0%);火電5177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2.6%(煤電4629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7%;天然氣252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8.6%);核電366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5.0%;并網風電466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5.1%;并網太陽能發電261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6.6%。
到2020年年末,開始計算全國電網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79.4萬千米,比上年增加4.6%;全國電網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45.3億千伏安,比上年增加4.9%;全國跨區輸電才能到達15615萬千瓦(跨區網對網輸電才能14281萬千瓦;跨區點對網送電才能1334萬千瓦)。2020年全國跨區送電量完結647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3.3%。
二、電力出資與建造
2020年,全國首要電力企業算計完結出資10189億元,比上年增加22.8%。全國電源工程建造完結出資5292億元,比上年增加29.5%。其間,水電完結出資1067億元,比上年增加17.9%;火電完結出資568億元,比上年下降27.3%;核電完結出資379億元,比上年下降18.0%;風電完結出資2653億元,比上年增加71.0%;太陽能發電完結出資625億元,比上年增加62.2%。全國電網工程建造完結出資4896億元,比上年下降2.3%。其間,直流工程532億元,比上年增加113.4%;溝通工程4188億元,比上年下降7.5%,占電網總出資的85.5%。
2020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9144萬千瓦,比上年多投產8643萬千瓦。其間,新增水電1313萬千瓦(新增抽水蓄能120萬千瓦),新增火電5660萬千瓦(新增煤電4030萬千瓦,燃氣824萬千瓦),新增核電112萬千瓦,新增并網風電裝機容量7211萬千瓦,新增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4820萬千瓦。
2020年,全年新增溝通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和變電設備容量57237千米和31292萬千伏安,別離比上年下降1.2%和2.0%。全年新投產直流輸電線路4444千米,新投產換流容量5200萬千瓦。
三、電力綠色展開
到2020年年末,全國全口徑非化石動力發電裝機容量98566萬千瓦,比上年增加16.8%。2020年,非化石動力發電量2583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7.9%。到達超低排放限值的煤電機組約9.5億千瓦,約占全國煤電總裝機容量88%。全年累計完結代替電量2252.1億千瓦時③,比上年增加9.0%,且代替電量逐年進步。
2020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廠供電規范煤耗304.9克/千瓦時,比上年下降1.5克/千瓦時;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廠用電率4.65%,比上年下降0.02個百分點;全國線損率5.60%,比上年下降0.33個百分點。
2020年,全國電力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別離約為15.5萬噸、78.0萬噸、87.4萬噸,別離比上年下降15.1%、12.7%、6.3%;單位火電發電量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別離為0.032克/千瓦時、0.160克/千瓦時、0.179克/千瓦時,別離比上年下降0.006克/千瓦時、0.027克/千瓦時、0.016克/千瓦時。
2020年,全國單位火電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約832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20.6%;全國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約565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34.1%。以2005年為基準年,從2006年到2020年,經過展開非化石動力、下降供電煤耗和線損率等辦法,電力職業累計削減二氧化碳排放約185.3億噸。其間,非化石動力展開奉獻率為62%,供電煤耗下降對電力職業二氧化碳減排奉獻率為36%,下降線損的二氧化碳減排奉獻率為2.6%。
四、電力企業經營
依據國家計算局計算,2020年末,全國規劃以上電力企業財物總額165813億元,比上年增加5.8%。其間,發電企業財物總額94724億元,比上年增加4.2%;電力供給企業財物總額71089億元,比上年增加7.9%。
2020年,規劃以上電力企業負債總額95971億元,比上年增加4.7%。其間,發電企業負債總額比上年上升1.9%(火電企業負債總額比上年下降3.4%,水電企業負債總額比上年上升4.5%);電網企業負債總額比上年增加10.0%。規劃以上電力企業財物負債率為57.9%,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其間,發電企業財物負債率為64.5%,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電力供給企業財物負債率為49.1%,比上年上升0.9個百分點。2020年,規劃以上電力企業贏利總額4010億元,比上年增加2.8%。發電企業贏利總額3523億元,但大型發電集團煤電事務持續整體虧本。風電、太陽能發電贏利增速別離為16.3%和3.0%,但現金流缺少,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電力供給企業贏利總額486億元,比上年下降49.6%;虧本企業虧本額為210億元,比上年增加42.7%。
五、電力市場化變革
2020年,國家擬定出臺了省級電網和區域電網第二監管周期(2020-2022年)輸配電價,公布了第五批增量配電事務變革試點,電力市場建造進一步推進。
2020年,全國各電力買賣中心安排完結市場買賣電量④31663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1.7%。其間,全國電力市場電力直接買賣電量⑤算計為2476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3.7%,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32.9%,比上年進步2.8個百分點,占電網企業售電量比重為40.2%,比上年進步3.3個百分點。全國電力市場化買賣規劃再上新臺階。
六、電力規范化、科技與信息化
2020年,經有關政府部門下達中電聯歸口的電力規范方案291項,同意發布中電聯歸口的電力規范共233項;中電聯下達團體規范方案304項,發布團體規范192項。到2020年年末,電力規范共有3600余項。水電范疇完善了水輪發電機組及電氣設備的產品、裝置、運轉維護、實驗等技能規范系統,火電范疇規范愈加重視“新技能、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產品”等五新技能的展開,核電在慣例島運轉維護、施工驗收、設備設施、調試、測驗與實驗等范疇加速規范制修訂,光伏發電在分布式光伏電站會集運維、光伏電站功率操控、光伏電站項目辦理等方面擬定發布了相關國家規范、職業規范和中電聯規范;電網方面發布和擬定了配電網范疇相關規范,建立了±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規范系統,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系列規范的發布填補了我國在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能范疇國家規范規范的空白。
2020年,首要電力企業科技投入資金1113.0億元,其間,發電企業510.4億元,電網企業387.7億元,電建企業214.9億元。首要電力企業請求國內專利63082項,授權37158項,累計有效211554項;請求涉外專利613項,授權268項,累計有效863項。發電技能和配備不斷向高參數、大容量、高效及低排放方向展開,鞏固了我國在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能、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能、水電站建造技能、第三代核電技能、風力發電技能及配備制作等方面的領先優勢。電網范疇在電網安全高效運轉、互聯網與電網使用交融、新動力與儲能并網操控、電工新材料與器件、高端電工配備等方向展開會集攻關、演示實驗和推廣使用。
2020年,電力職業加大信息化建造投入,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礎,加速建造基礎數字技能渠道,加速構建數據治理系統,著力提高信息安全防護水平;加速新型基礎設施建造,加速核心技能攻關,推進數字產業化展開;加速擬定數字化轉型規劃和路線圖,協同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作,著力打造電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演示,電力信息化建造進入新階段。
七、電力國際合作
2020年,我國首要電力企業對外直接出資總金額78.5億美元,同比上升84.3%;對外直接出資項目共32個,首要觸及火電、新動力、水電、輸變電、礦產資源及儲能等范疇,為項目所在地直接創造5.9萬個工作崗位。
2020年,我國首要電力企業年度新簽合同項目131個,合同金額271.7億美元,同比增加12.8%,為當地創造工作崗位3.2萬個。新簽境外工程承包項目觸及51個國家和地區,其間亞洲和非洲項目占比最多,別離為59.5%和21.3%。
2020年,我國首要電力企業年度出口電力配備總額22.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0.1%;其間,設備直接出口總額4.2億美元,境外工程帶動配備出口總額18.1億美元。電力技能服務出口總額11.2億美元,同比削減14.5%;其間,直接出口技能服務5.3億美元,境外工程帶動出口技能服務5.9億美元。
到2020年年末,我國與俄羅斯、蒙古國、越南和緬甸等周邊國家跨國電力買賣開始完結。開始計算,我國與鄰國的算計完結電量交流8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8%。其間,購入電量45億千瓦時,增加1.4%;送出電量42億千瓦時,增加2.2%。
回顧“十三五”,我國電力持續保持較快增加,歸納實力邁上新臺階,電力清潔低碳展開進入新階段,電力科技自主立異獲得新成果,電力體制變革敞開新篇章,電力國際合作開立異局面,電氣化進程到達新水平,電力高質量展開獲得新進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從2015年年末的15.3億千瓦增加到2020年年末的22.0億千瓦,年均增速為7.6%;全國全口徑發電量從2015年的57399億千瓦時增加到2020年的76264億千瓦時,年均增速為5.8%;全社會用電量從2015年的56933億千瓦時增加到2020年的75214億千瓦時,年均增速為5.7%;非化石動力發電裝機占比由2015年的34.9%上升到2020年的44.8%;非化石動力發電量占比從2015年的27.3%上升到2020年的33.9%;人均用電量從2015年4142千瓦時/人上升到2020年的5331千瓦時/人;電能在終端動力消費中占比從2015年的22.1%提高至2019年的26.4%。
展望“十四五”,在碳達峰碳中和布景下,我國用電呈現剛性、持續增加,電力職業既面臨本身達峰的艱巨任務,也要支撐全社會盡早達峰,后續電能代替潛力巨大,全社會電氣化程度將穩步上升。雙循環展開新格局帶動用電持續增加,新舊動能轉化,傳統高耗能職業增速下降,高新技能及配備制作業和現代服務業將成為用電增加的首要推進力氣。新型城鎮化建造將推進電力需求剛性增加。歸納考慮節能意識和能效水平提高等要素,估計2025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為9.5萬億千瓦時以上,“十四五”期間年均增速超越4.8%。為保證敞開全面建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電力需求,估計2025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為29.0億千瓦,非化石動力發電裝機占比到達52%。
注:
①陳述中觸及的全國性計算目標,除特殊闡明外,均未包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數據。
②2020年電力數據均來自中電聯2020年度計算數據(簡稱“年報數據”),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算計不等的狀況,后同。
③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計算口徑。
④指電力買賣中心安排展開的各品類買賣電量的總規劃,分為省內買賣和省間買賣,其間省內買賣包含省內電力直接買賣、發電權買賣、抽水蓄能買賣和其他買賣;省間買賣包含省間電力直接買賣、省間外送買賣(網對網、網對點)、發電權買賣和其他買賣。以買賣的結算口徑計算。
⑤指符合市場準入條件的電廠和終端購電主體經過自主洽談、會集競價等直接買賣形式確認的電量規劃,包含省內電力直接買賣電量和省間電力直接買賣(外受)電量。當時僅包含中長期買賣電量,以買賣的結算口徑計算。我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標簽:
中電聯 電力職業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含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所有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自己的觀點,與本網站態度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系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