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心臟驟停的患者能否搶救成功,一方面要看搶救是否及時,另一方面要看有沒有運用AED。沒有運用自動體外除顫器的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極低。
——賈大成北京急救中心資深急救專家
2020年歐洲杯開賽不久,就產生了驚險一幕。
北京時刻6月13日,丹麥對戰芬蘭。在沒有產生對抗的狀況下,29歲的丹麥聞名球員“愛神”埃里克森突發暈厥,當場倒地。隊醫敏捷運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等設備進行心肺復蘇急救。終究,埃里克森成功恢復認識。
6月27日的消息稱,埃里克森已成功承受植入心臟除顫器并順利出院。“埃里克森心臟驟停幸運獲救,這不僅要感謝他的隊友們、裁判和急救人員,也要感謝AED!”北京急救中心資深急救專家賈大成說。
?
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
AED是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能夠經過電擊除顫挽救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命,是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
心源性猝死是因為各種心臟原因所致的忽然逝世。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約為54.4萬人。有研究指出,當患者產生心臟驟停時,搶救時機非常重要,搶救時刻每延遲1分鐘,其生存率會降低7%—10%。在正常室溫下,心臟驟停4分鐘后腦細胞就會呈現不可逆轉的損害,如果心臟驟停時刻在10分鐘以上,即使患者被搶救過來,也或許導致腦逝世。
心臟驟停多產生在院外的公共場所,其高發地址首要有公共運動場所、交通樞紐(機場、火車站、地鐵站)、大型購物中心和工廠等。因而,2015年美國心臟協會著重,前期呼救、前期實施高質量的心肺復蘇(CPR)、前期進行AED除顫等急救措施對進步院外心臟驟停患者的存活率十分重要。
5月24日,一名乘客在北京地鐵9號線北京西站昏倒,在急救階段,車站作業人員運用站內裝備的AED,與醫護人員一起成功救助了該名乘客。
在北京急救中心一線作業了30年的賈大成說:“產生心臟驟停的患者能否搶救成功,一方面要看搶救是否及時,另一方面要看有沒有運用AED。沒有運用AED的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極低。”
“包含心源性猝死在內的急癥中,70%產生在家庭,主張每個家庭至少要有1-2人學會急救,而社區等場所都應裝備AED。”賈大成主張。
上海光電醫用電子儀器有限公司公共急救事業部部長竺璐從2014年開始從事AED的訓練和推行作業。他著重,AED最大的特點便是操作簡單、安全、有用,稍加訓練即可上手。
自主研制產品撐起國內市場“半邊天”
制作AED的公司首要有美國的菲康、ZOLL,荷蘭的飛利浦,日本的光電等。長期以來,我國AED依賴進口,國外AED設備企業占有了我國AED的首要市場份額。國產設備問世之前,每臺AED售價4萬元以上,客觀上加大了我國AED的遍及難度。
為突破窘境,趕快打造徹底屬于我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AED設備,2013年,科技部正式立項,將AED項目列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并將“大孔雀”項目落戶深圳邁瑞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瑞)。
2013年,邁瑞發布了一款雙相波AED產品BeneHeartD1,填補了我國AED領域多項技術空白,成功突破了由1000多項專利樹立起來的世界“技術壁壘”封鎖,是我國第一臺具有徹底自主知識產權的AED。之后,邁瑞多個系列AED產品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跟著邁瑞、久心醫療等國產AED的替代之路走通,國內AED價格大幅下降。
本年2月,華創證券發布報告,估計邁瑞AED市場占有率將在5年內到達40%以上。
“總體來看,自主研制的國產AED估計已占有國內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竺璐表明,“國家對AED國產化適當注重,政府采購便是瞄準國產AED。”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的AED研究報告顯現,近年來,我國AED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市場規模在2010年僅有約1億元,但在2018年后已突破10億元。
不過,因為國內市場起步較晚,部分技術尚未展開成熟,導致國內AED水平全體落后于發達國家。專家表明,雖然現在國內一些企業已完成AED的自主研制和國產化,但研制成本高、品牌影響不夠大,要給企業帶來明顯營收添加還需要進一步開拓市場和提升性價比。
“國內AED市場并沒有飽和,還有很大的添加空間。”竺璐坦言,“有數據顯現,現在,美國每10萬人裝備AED317臺,日本這一數據為555臺,而我國缺乏2臺,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非常大差距。”
“AED地圖”構建立體化院前急救信息系統
最繁忙的那一天,竺璐總共做了8場AED運用的訓練,每場至少1個半小時。
“我明顯感覺到,遍及AED的路越來越好走。”回想開始推行AED被拒之門外的閱歷,竺璐慨嘆,“我現在對AED遍及事業的決心很足。”
在竺璐看來,AED訓練的需求量添加得益于三點:一是國家愈加注重公共場所急救設備裝備,將其歸入政策法規;二是越來越多的場所開始自動裝備AED;三是大眾自動參與公共急救的認識逐漸增強。
《健康我國舉動(2019—2030年)》明確提出,要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備裝備規范,在人員密布場所裝備急救藥品、器件和設備。該舉動還將“積極參加逃生與急救訓練,學會基本逃生技術與急救技術”寫入目標,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獲得急救訓練證書的人員分別到達1%和3%”,按照師生1∶50的比例對中小學教職人員進行急救員公益訓練。
近年來,我國在首要城市的大型交通樞紐及人流密布型場所陸續展開AED裝備作業,深圳、上海等城市的AED裝備作業走在全國前列。
上一年10月27日起,北京發動軌道交通車站裝備AED作業。估計2022年末,北京市一切軌道交通車站將實現AED全覆蓋,一線站務人員訓練取證率達80%以上。上一年年末,云南省公共場所心臟急救設備裝備工程AED采購項目揭露采購了4800臺AED。
“一些企事業單位和高校自動購買AED并邀請咱們去做訓練。另外,很多普通老百姓也自動報名參加咱們的AED訓練課程。”竺璐說。
除了加大裝備力度,AED運用的相關配套措施也在不斷跟進。“AED地圖”的發布是“互聯網+急救”邁出的第一步。2016年12月,騰訊公司與我國紅十字基金會,聯合數據合作伙伴一起發布了“AED地圖”服務。經過將精準的地圖位置歸入院前醫療急救系統,探索構建立體化城市院前急救信息系統。
為了免除急救人員的后顧之慮,我國本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第184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當民事責任”。杭州在出臺的AED管理辦法中,也加入了“好心人條款”。
中日友好醫院外科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段軍認為,要發明社會支撐、法令支撐、輿論支撐的急救環境,讓會做心肺復蘇術的人在關鍵時刻勇于救人。(來源:科技日報記者代小佩)
標簽:
AED 浪潮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含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附帶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附帶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或許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令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當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系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
——賈大成北京急救中心資深急救專家
2020年歐洲杯開賽不久,就產生了驚險一幕。
北京時刻6月13日,丹麥對戰芬蘭。在沒有產生對抗的狀況下,29歲的丹麥聞名球員“愛神”埃里克森突發暈厥,當場倒地。隊醫敏捷運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等設備進行心肺復蘇急救。終究,埃里克森成功恢復認識。
6月27日的消息稱,埃里克森已成功承受植入心臟除顫器并順利出院。“埃里克森心臟驟停幸運獲救,這不僅要感謝他的隊友們、裁判和急救人員,也要感謝AED!”北京急救中心資深急救專家賈大成說。
?
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
AED是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能夠經過電擊除顫挽救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命,是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
心源性猝死是因為各種心臟原因所致的忽然逝世。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約為54.4萬人。有研究指出,當患者產生心臟驟停時,搶救時機非常重要,搶救時刻每延遲1分鐘,其生存率會降低7%—10%。在正常室溫下,心臟驟停4分鐘后腦細胞就會呈現不可逆轉的損害,如果心臟驟停時刻在10分鐘以上,即使患者被搶救過來,也或許導致腦逝世。
心臟驟停多產生在院外的公共場所,其高發地址首要有公共運動場所、交通樞紐(機場、火車站、地鐵站)、大型購物中心和工廠等。因而,2015年美國心臟協會著重,前期呼救、前期實施高質量的心肺復蘇(CPR)、前期進行AED除顫等急救措施對進步院外心臟驟停患者的存活率十分重要。
5月24日,一名乘客在北京地鐵9號線北京西站昏倒,在急救階段,車站作業人員運用站內裝備的AED,與醫護人員一起成功救助了該名乘客。
在北京急救中心一線作業了30年的賈大成說:“產生心臟驟停的患者能否搶救成功,一方面要看搶救是否及時,另一方面要看有沒有運用AED。沒有運用AED的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極低。”
“包含心源性猝死在內的急癥中,70%產生在家庭,主張每個家庭至少要有1-2人學會急救,而社區等場所都應裝備AED。”賈大成主張。
上海光電醫用電子儀器有限公司公共急救事業部部長竺璐從2014年開始從事AED的訓練和推行作業。他著重,AED最大的特點便是操作簡單、安全、有用,稍加訓練即可上手。
自主研制產品撐起國內市場“半邊天”
制作AED的公司首要有美國的菲康、ZOLL,荷蘭的飛利浦,日本的光電等。長期以來,我國AED依賴進口,國外AED設備企業占有了我國AED的首要市場份額。國產設備問世之前,每臺AED售價4萬元以上,客觀上加大了我國AED的遍及難度。
為突破窘境,趕快打造徹底屬于我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AED設備,2013年,科技部正式立項,將AED項目列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并將“大孔雀”項目落戶深圳邁瑞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瑞)。
2013年,邁瑞發布了一款雙相波AED產品BeneHeartD1,填補了我國AED領域多項技術空白,成功突破了由1000多項專利樹立起來的世界“技術壁壘”封鎖,是我國第一臺具有徹底自主知識產權的AED。之后,邁瑞多個系列AED產品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跟著邁瑞、久心醫療等國產AED的替代之路走通,國內AED價格大幅下降。
本年2月,華創證券發布報告,估計邁瑞AED市場占有率將在5年內到達40%以上。
“總體來看,自主研制的國產AED估計已占有國內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竺璐表明,“國家對AED國產化適當注重,政府采購便是瞄準國產AED。”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的AED研究報告顯現,近年來,我國AED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市場規模在2010年僅有約1億元,但在2018年后已突破10億元。
不過,因為國內市場起步較晚,部分技術尚未展開成熟,導致國內AED水平全體落后于發達國家。專家表明,雖然現在國內一些企業已完成AED的自主研制和國產化,但研制成本高、品牌影響不夠大,要給企業帶來明顯營收添加還需要進一步開拓市場和提升性價比。
“國內AED市場并沒有飽和,還有很大的添加空間。”竺璐坦言,“有數據顯現,現在,美國每10萬人裝備AED317臺,日本這一數據為555臺,而我國缺乏2臺,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非常大差距。”
“AED地圖”構建立體化院前急救信息系統
最繁忙的那一天,竺璐總共做了8場AED運用的訓練,每場至少1個半小時。
“我明顯感覺到,遍及AED的路越來越好走。”回想開始推行AED被拒之門外的閱歷,竺璐慨嘆,“我現在對AED遍及事業的決心很足。”
在竺璐看來,AED訓練的需求量添加得益于三點:一是國家愈加注重公共場所急救設備裝備,將其歸入政策法規;二是越來越多的場所開始自動裝備AED;三是大眾自動參與公共急救的認識逐漸增強。
《健康我國舉動(2019—2030年)》明確提出,要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備裝備規范,在人員密布場所裝備急救藥品、器件和設備。該舉動還將“積極參加逃生與急救訓練,學會基本逃生技術與急救技術”寫入目標,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獲得急救訓練證書的人員分別到達1%和3%”,按照師生1∶50的比例對中小學教職人員進行急救員公益訓練。
近年來,我國在首要城市的大型交通樞紐及人流密布型場所陸續展開AED裝備作業,深圳、上海等城市的AED裝備作業走在全國前列。
上一年10月27日起,北京發動軌道交通車站裝備AED作業。估計2022年末,北京市一切軌道交通車站將實現AED全覆蓋,一線站務人員訓練取證率達80%以上。上一年年末,云南省公共場所心臟急救設備裝備工程AED采購項目揭露采購了4800臺AED。
“一些企事業單位和高校自動購買AED并邀請咱們去做訓練。另外,很多普通老百姓也自動報名參加咱們的AED訓練課程。”竺璐說。
除了加大裝備力度,AED運用的相關配套措施也在不斷跟進。“AED地圖”的發布是“互聯網+急救”邁出的第一步。2016年12月,騰訊公司與我國紅十字基金會,聯合數據合作伙伴一起發布了“AED地圖”服務。經過將精準的地圖位置歸入院前醫療急救系統,探索構建立體化城市院前急救信息系統。
為了免除急救人員的后顧之慮,我國本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第184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當民事責任”。杭州在出臺的AED管理辦法中,也加入了“好心人條款”。
中日友好醫院外科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段軍認為,要發明社會支撐、法令支撐、輿論支撐的急救環境,讓會做心肺復蘇術的人在關鍵時刻勇于救人。(來源:科技日報記者代小佩)
標簽:
AED 浪潮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含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附帶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附帶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或許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令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當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系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