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房就地變“新房”
——贛縣區老舊小區改造改到大眾心田上
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贛州市贛縣區堅持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惠民生擴內需、提高城市功用、推進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廣區塊化改造模式,將破舊、基礎設備嚴重不足的老舊小區,改造成為設備完善、功用齊全、環境整潔的新小區。
成街連片,帶動區塊提高
?
老舊小區又小又舊,單個改造很難一次改到位。
為此,贛縣區對老舊小區進行全面普查,將相鄰的獨立小區、分散樓棟及周邊區域,統籌納入改造規劃,以“成街連片、區塊整體”的理念,進行一致規劃、一致改造、一致辦理,漸進式推進7大片區55個老舊小區的改造。
燕南片區是贛縣城區建成年代久、人口密度大、辦理較混亂的一大片區,觸及14個相鄰的老舊小區,占地面積495畝,建有房子125棟20萬平方米,觸及4126戶1.7萬人。這兒以前私搭亂搭電線、亂扔廢物、綠化缺失、屋面漏水、管網阻塞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居民,居民改造意愿非常激烈。
上一年5月,贛縣區順應大眾期盼,經過綜合分析、科學規劃,拆除了14個獨立小區的圍墻,打通了9條斷頭路,把原本獨立關閉的小區變成了互聯互通的社區,不只解決了公共設備利用率不高、配套服務便捷性不強等問題,還節省了改造成本,形成了規劃效益,提高了小區臨街商圈的經濟生機,帶動了周邊業態開展。
共建同享,打造完好社區
贛縣區統籌各小區原有的基礎設備,跳出小區建社區,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全面完善公共服務,著力打造完好社區,構建了15分鐘生活圈,完成“設備就在周圍、服務就在身邊”。
該區把牢“拆、整、改、建、清、管”六個環節,完全拆違拆亂,實施地下、地面、立面立體化改造,改進了小區環境,保障了大眾利益。一起,利用拆違拆亂騰出的空間,從頭施劃了路途標線、停車位,新增停車位,既緩解“停車難”問題,又消除了安全隱患。經過改造,老舊小區相貌煥然一新,功用品質全面提高,各小區常住人口顯著添加。
改造后,贛縣區相關部分在花園新村小區配建了社區辦公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區診所、小游園、健身器材、智能充電樁、快遞柜、廢物分類設備等。一起,在小區內新建了農貿市場和停車場。小區內有幼兒園,周邊有小學、初中、高中。“改造前,咱們的小區設備不完善?,F在,小區內各種設備都有,上學、買菜、看病都非常便利,真正感受到了政府給咱們帶來的實惠。”花園新村住戶劉喜英女士向社區干部答謝道。
辦理為要,穩固改造成果
贛縣區在改造燕南小區的過程中,按規則拆除了居民家中的防盜網,居民因而對安全方面的憂慮一直存在。燕南小區改造完成后,相關部分及時推進才智安防小區建造,在小區設置了35個監控攝像頭,覆蓋了小區首要出入口,并在小區內設置一致指揮調度中心。經過新建人臉辨認門禁體系和實施“雪亮工程”,小區完成了“人過留影、車過留牌”,增強了居民的安全感。
該區還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引領效果,整合黨建、民政、綜治等部分力氣,在小區搭建服務窗口,設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四點半”講堂、居家養老室、說事評理站等。此外,各街道社區強化一起締造理念,充分發揮業主自治的主體效果,牽頭輔導各小區建立業主委員會,出臺自治辦理機制和監督辦法,推進整體業主一起參與小區共建共治同享,穩固老舊小區改造成果。(來歷:江西日報記者唐燕)
標簽:
贛縣區 老舊小區改造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含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掃除來歷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訴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自己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
——贛縣區老舊小區改造改到大眾心田上
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贛州市贛縣區堅持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惠民生擴內需、提高城市功用、推進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廣區塊化改造模式,將破舊、基礎設備嚴重不足的老舊小區,改造成為設備完善、功用齊全、環境整潔的新小區。
成街連片,帶動區塊提高
?
老舊小區又小又舊,單個改造很難一次改到位。
為此,贛縣區對老舊小區進行全面普查,將相鄰的獨立小區、分散樓棟及周邊區域,統籌納入改造規劃,以“成街連片、區塊整體”的理念,進行一致規劃、一致改造、一致辦理,漸進式推進7大片區55個老舊小區的改造。
燕南片區是贛縣城區建成年代久、人口密度大、辦理較混亂的一大片區,觸及14個相鄰的老舊小區,占地面積495畝,建有房子125棟20萬平方米,觸及4126戶1.7萬人。這兒以前私搭亂搭電線、亂扔廢物、綠化缺失、屋面漏水、管網阻塞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居民,居民改造意愿非常激烈。
上一年5月,贛縣區順應大眾期盼,經過綜合分析、科學規劃,拆除了14個獨立小區的圍墻,打通了9條斷頭路,把原本獨立關閉的小區變成了互聯互通的社區,不只解決了公共設備利用率不高、配套服務便捷性不強等問題,還節省了改造成本,形成了規劃效益,提高了小區臨街商圈的經濟生機,帶動了周邊業態開展。
共建同享,打造完好社區
贛縣區統籌各小區原有的基礎設備,跳出小區建社區,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全面完善公共服務,著力打造完好社區,構建了15分鐘生活圈,完成“設備就在周圍、服務就在身邊”。
該區把牢“拆、整、改、建、清、管”六個環節,完全拆違拆亂,實施地下、地面、立面立體化改造,改進了小區環境,保障了大眾利益。一起,利用拆違拆亂騰出的空間,從頭施劃了路途標線、停車位,新增停車位,既緩解“停車難”問題,又消除了安全隱患。經過改造,老舊小區相貌煥然一新,功用品質全面提高,各小區常住人口顯著添加。
改造后,贛縣區相關部分在花園新村小區配建了社區辦公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區診所、小游園、健身器材、智能充電樁、快遞柜、廢物分類設備等。一起,在小區內新建了農貿市場和停車場。小區內有幼兒園,周邊有小學、初中、高中。“改造前,咱們的小區設備不完善?,F在,小區內各種設備都有,上學、買菜、看病都非常便利,真正感受到了政府給咱們帶來的實惠。”花園新村住戶劉喜英女士向社區干部答謝道。
辦理為要,穩固改造成果
贛縣區在改造燕南小區的過程中,按規則拆除了居民家中的防盜網,居民因而對安全方面的憂慮一直存在。燕南小區改造完成后,相關部分及時推進才智安防小區建造,在小區設置了35個監控攝像頭,覆蓋了小區首要出入口,并在小區內設置一致指揮調度中心。經過新建人臉辨認門禁體系和實施“雪亮工程”,小區完成了“人過留影、車過留牌”,增強了居民的安全感。
該區還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引領效果,整合黨建、民政、綜治等部分力氣,在小區搭建服務窗口,設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四點半”講堂、居家養老室、說事評理站等。此外,各街道社區強化一起締造理念,充分發揮業主自治的主體效果,牽頭輔導各小區建立業主委員會,出臺自治辦理機制和監督辦法,推進整體業主一起參與小區共建共治同享,穩固老舊小區改造成果。(來歷:江西日報記者唐燕)
標簽:
贛縣區 老舊小區改造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含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掃除來歷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訴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自己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