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中國證券報》半版刊發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接受專訪文章。文章指出,面對三一挖掘機銷量首奪世界第一的亮眼成績,三一重工不曾松懈,在他們眼里,這還只是一個開始。
向文波在專訪中表示:“成為在國際上被消費者所公認且接受的品牌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現在的成績更多的還是體現在規模上,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級品牌還有一段路要走。”“希望經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在海外再造一個三一重工。”
![](http://www.haodiaoseav.com/file/upload/202106/10/160500221.jpg)
以下為報道內容:
挖掘機仍有較大市場空間
5月30日,中國證券報記者走進了三一重工位于上海臨海的產業園。已經進入自動化生產時代的臨海產業園挖掘機生產廠區內并沒有太多工人,伴隨著機器運轉的聲音,生產線上每一個環節正在有序作業。
三一重機中挖公司總經理胡奇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我們這里的生產線最快的時候能做到5分鐘下線一臺挖掘機,我們會根據客戶的需求決定我們的生產量。”目前,三一重工臨港產業園的挖掘機產能為每年五萬臺,2020年已達到126億元的銷售規模,銷售區域覆蓋中國、美國、巴西、東南亞以及非洲等80余個國家和地區。
“我們已連續十年成為國內銷量第一的挖掘機生產廠家。”胡奇說,2020年,三一重工挖掘機銷量問鼎世界榜首,臨海產業園的每一條生產線都功不可沒。
![](http://www.haodiaoseav.com/file/upload/202106/10/160500741.jpg)
面對公司取得的亮眼成績,向文波心懷自豪和感激:“在去年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三一重工卻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這個成績的取得首先要感謝國家在抗疫方面所做的努力,否則實現這樣一個目標是不可能的。其次,去年我們市占率的提升也得益于政府的支持。為了應對全球疫情對中國的影響,我國實施‘六保六穩’,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給我們創造了較好的市場需求。”
同時,向文波表示,機器替代也為公司的挖掘機增加了市場需求。“一方面,我國的勞動力,特別是城市傳統基建行業的勞動力整體在減少;另一方面,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使耕種方式也發生了變化,機器逐漸替代人工。挖掘機從本質上來看就是一臺工作機器人,是一個工具,用途非常廣。”
向文波認為,挖掘機未來仍有較大市場空間。“工程機械行業從2012年開始進入了一個低谷期。這個低谷期的背后是我國經濟處于換擋期,正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因此有一個長達5年的調整。未來,我認為工程機械行業不會再經歷像之前那樣的低迷周期。一方面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是穩定的,市場雖然會有一些波動,但不會出現之前那樣較大幅度的下跌;另一方面機器替代人工的過程才剛剛開始,挖掘機作為一個工具,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只爭朝夕推動數字化轉型
“三一重工目前面臨兩大發展機遇,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另一個是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談起未來,向文波認為三一重工要緊緊把握這兩大發展機遇。
向文波表示,三一重工挖掘機銷量能問鼎世界第一與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分不開。“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這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2020年,我們90%的挖掘機銷量來源于國內市場,并不是國際市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中,這個市場還會繼續擴大。”
同時,向文波提出,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件“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事。他認為,數字化、智能化、電動化正在重構全球經濟體系,傳統制造業的門檻持續降低,三一重工作為一個傳統企業,必須要完成數字化轉型。
![](http://www.haodiaoseav.com/file/upload/202106/10/160500721.jpg)
“不搞數字化轉型,就會‘翻船’被淘汰。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翻身’的機會,搞好了,三一重工就會更加強大。所以我們正在做時間的朋友,只爭朝夕地推動數字化轉型。”向文波說。
向文波向中國證券報記者描述了三一重工在“十四五”期間的一個愿景:三一重工的銷售額超三千億元,藍領工人要減少至三千人,工程師要增加至三萬人。
“未來,傳統的人工勞動部分將被機器替代,真正完成制造任務的不是藍領工人,而是工程師。由算法工程師、系統工程師等重構傳統的制造系統、研發系統和管理系統。信息化和數字化不同就在于將來數字化公司的經營是靠數字驅動,靠機器去做精準決策的。”向文波進一步解釋道。
向文波認為,碳達峰和碳中和對三一重工來說也是一個大機遇。“要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必須從新能源方面下手,所以電動化是我們的一個新賽道。我們有信心在這個賽道上跑得比別人好也比別人快。”
成為世界級大企業
“下一步,我們希望經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在海外再造一個三一重工。這個目標具體到經營上就是實現百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向文波表示,“過去我們的重點是放在發展中國家,比如東南亞、南美、非洲等地區,下一步我們會把重點放在發達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歐洲地區。”
(本文轉載自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