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odiaoseav.com/file/upload/202009/29/115956641.jpg)
近日,財政部、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對于氫燃料電池扶持政策更加明確。在此背景下,上海進一步加快了氫能戰略布局。9月26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產業園成立一周年暨獻禮臨港新片區成立一周年系列活動在臨港新片區舉行,活動揭曉了由上海氫晨自主研發的第二代燃料電池電堆——H2150F和首條氫燃料電池自動化產線,并完成了臨港新片區首座油氫合建站的奠基儀式,進一步深化了氫能產業鏈布局各環節戰略協同效應。
上海氫晨是上海交通大學孕育的新能源科技公司。該公司發布的H2150F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堆是針對18噸以上中型及重型卡車等應用場景進行開發的車規級量產型燃料電池電堆,其峰值功率達到150千瓦的行業領先水平。
據該公司總經理易培云介紹,H2150F具有高性能、高一致性、高集成度三大優勢。目前該電堆已完成了5000小時以上的NEDC(歐洲續航測試標準)工況實測,并100%完成了OTS(工程樣件)的實驗驗證和整車廠PPAP(生產件批準程序)認證,此款產品的開發過程嚴格遵守車規級產品設計標準和開發流程。
活動當天,上海氫晨首條自動產線也正式啟動,燃料電池全自動化電堆裝配系統、100千瓦以上大功率電堆測試系統和零部件自動化檢測系統等核心設備投入使用,這也標志著H2150F電堆進入到量產階段。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表示,15年前,上海交通大學團隊瞄準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的國際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重點突破燃料電池超薄金屬雙極板、低鉑高性能膜電極、高密度燃料電池電堆和自動化制造裝備等一系列的指導技術,為上汽、東風、長城等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研發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支撐了我國燃料電池技術與示范運行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在上海交大、臨港集團、申能集團、中國石油的強強聯合下,上海臨港新片區迅速突破了一批原創技術、孵化了一批高科技企業,正在成為全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研發、制造與運營高地。吳曉華表示,智能新能源汽車是臨港新片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望培育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尤其是氫燃料為動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更是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著力布局的發展方向。
而對于上海市未來三年的氫能戰略布局,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建明也做了詳細介紹,他表示,上海將培育“一環”“六帶”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生態,沿“外環”一個環形區域布局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重點建設嘉定、臨港新片區、青浦、金山、浦東、寶山六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聚集地帶。到2023年,上海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實現“百站、千億、萬輛”總體目標。規劃加氫站接近100座并建成運行30座,形成產值規模近1000億元,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突破10000輛。
活動當天,臨港新片區首座加氫站——平霄路油氫合建站舉行了奠基儀式,該油氫合建站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建成,建成后將面向社會車輛提供服務。其加氫設備前期將會為臨港T6線公交車及臨港氫燃料物流車提供加氫服務。與此同時,上海交大—臨港集團“通臨智創”產學研基金也正式啟動,旨在共同推進產學研融合發展,增加科研投入,促成成果轉化,為國內燃料電池電堆開發提供更多自由可控的核心技術。 中國科學報 作者: 黃辛 李惠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