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四月,春意盎然,長春新區“三早”項目如雨后春筍,呈現勃勃生機。
4月27日、28日,長春新區采取先聯合巡檢、再總結評議的方式,開展“三早”項目大閱兵,對46個新開工實體經濟項目逐一巡檢,面對面了解項目進展情況,現場推動問題解決。
“今年全年計劃開復工項目204個,總投資1926億元。與去年相比,項目數量大幅增加、項目質量顯著提升、項目建設明顯提速。”新區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在常態化防控疫情的同時,今年新區項目建設實現了逆勢上揚。
在中巴跨境電商產業小鎮項目建設現場,塔吊高聳,車輛穿行,項目負責人表示,從規劃報批到拿證,他們僅用10天。在永利激光、惠邦科技、億隆電纜等項目建設現場,建設者們正搶抓機遇,加班加點施工……企業家們說:“一定加快建設腳步,力爭早日達產達效。”
工作不間斷、服務不斷檔,抓“三早”沒有休息日。在新區,負責項目建設的工作人員都有一張為每個項目逐一梳理的“作戰圖”,對全區春季重點新建項目建立“一項一檔”,每個項目明確任務、問題和責任“三張清單”,為企業開復工掃清障礙。
總投資300億元的恒大文旅小鎮項目、總投資7億元的萬科智能供應鏈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5億元的智能裝備產業園項目……在新區,處處都能看到重大項目開工的火熱場景。
在巡檢過程中,金賽藥業國際醫藥產業園、嘉潤年產1萬臺尖端變速器裝備、東卓智能制造生產基地、津屹智能裝備制造、捷民光電編碼器等主導產業項目建設正酣,隨著“海外醫藥”“圣博瑪醫用材料和醫療器械”“西諾生物”等項目的如期開工,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集群發展的態勢已初步形成。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巡檢后的總結會上,長春新區提出,將緊緊圍繞省市“一主、六雙”“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等產業空間布局戰略,加快謀劃一批大數據、人工智能、醫藥、智能制造、民生補短板、重大基礎設施類項目,加大對“夜經濟”“網紅經濟”等的培育力度,刺激帶動后疫情時期的消費,全面增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來源: 長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