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月22日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為了高質量發展園林綠化建設,全市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6處涵蓋城市綠地、平原森林、山區森林和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恢復示范區建設。
22日,在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生物多樣性恢復示范建設區,來自全市各區的綠化工程建設負責人現場參觀學習了“本杰士堆”、鳥食臺、林間小濕地等技術措施。
在場地中的“本杰士堆”,表面雜亂無章,其貌不揚,里面卻種著薔薇等蔓生植物,上面還散落著石塊、枯枝,不時有野鳥、松鼠等小動物拜訪它。
救護中心科長史洋介紹說,“本杰士堆”中心的土壤負責讓植物茁壯生長,而外部的干樹枝、石塊,既可以讓小型野生動物在下面筑巢,還能保護植物的根不被啃食,這樣“本杰士堆”就能持續不斷地為食草動物提供新鮮食物,吸引動物在林地安家。動物來了,生物多樣性增加了,生態系統也完整起來。
北京市結合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今后每個城市公園都要建設至少一處“本杰士堆”。而面積更大的森林、郊野公園等地區,每1000畝將建設一處“本杰士堆”。
據史洋介紹,不同的動物棲息環境各不相同,有的住在水里,有的生活在樹上,還有的在草下安家,生物多樣性恢復示范區建設就是要突出生態理念,增加環境豐富度,來增加野生動物數量。各地區將根據自身條件,因地制宜開展建設,突出可操作性,降低人為干預,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問題。
今年全市還將在北京城區綠地、平原森林、山區森林和濕地四類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完成《北京生物多樣性恢復策略研究報告》,建立“北京市生物多樣性數據庫”,摸清生態家底。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巡視員王小平表示,隨著平原百萬畝造林工程和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等重點綠化工程的實施,全市近70%的土地被綠色覆蓋。今后造林綠化將不僅是量的增加,更是質的提升,要使高質量發展理念在首都園林綠化建設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