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內陸省份湖南近期正式發布《湖南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1年,初步形成具有國內重要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引領區、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和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區。
這是記者3月5日從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獲悉的消息。
《行動計劃》提出,湖南以“人工智能+”為抓手,將利用三年時間深入推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人民幣,下同),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人工智能產業總體水平位居中國前列。
《行動計劃》還提出湖南將實施五大任務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其中,關鍵技術創新計劃組織開展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核心部件與系統研發,建成10個左右國際國內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開放創新平臺,形成一批核心發明專利、技術標準規范。
智能產品創新計劃則結合湖南實際,重點支持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取得突破,智軌列車等智能軌道交通產品加速產業化,智能工程機械產品全球領先優勢進一步鞏固,智能機器人產業鏈不斷完善,智能信息終端、智能家居等產品水平大幅提升。
相較北上廣深杭這些人工智能發達地區,湖南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有何優勢?
“在人工智能產業鏈的上游基礎層,湖南擁有一批可為人工智能提供云計算服務和數據支撐的機構。眾多在智能駕駛、智能工程機械、智能機器人等應用領域發展較快的企業也落戶湖南。”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總經濟師熊琛表示。
據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統計,目前,湖南人工智能核心產業整體規模約60億元,年增速在20%以上;人工智能產業鏈相關企業近400家,長沙、瀏陽、寧鄉、湘潭等地已形成產業集聚區。
近日,人工智能領域創業“獨角獸”企業北京地平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中國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湖南湘江新區共同打造的湘江地平線研究院正式掛牌,雙方將攜手開展人工智能研究,促進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技術、產品研發與落地應用。
“湖南歷來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將人工智能及機器人作為22條產業鏈之一重點推進。無人機、無人駕駛、機器視覺傳感器等產品均走在全國前列。”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說。
相中湖南省會長沙的創新力,京東集團也把京東無人車總部項目落戶國家級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智能無人車研發、測試、人員培訓及建設智能制造產業基地。
熊琛透露,到2021年,湖南將建成10個左右國際國內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開放創新平臺,形成一批核心發明專利、技術標準規范,初步建立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形成重點支持的人工智能技術研制、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工程項目2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