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國務院批復的《中原經濟區規劃》中提出“促進鄭州、許昌等市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算起,至今年已有7年之久。許昌如何在下一步深度融合中繼續發力,有效助推鄭州大都市區建設?3月2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許昌市委書記、市長胡五岳接受記者的采訪。
【成績】鄭許融城從“點對點”到“面對面”
胡五岳說,近年來許昌市把鄭許一體化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機遇和龍頭工程,堅持“立足許昌、對接空港、發揮優勢、錯位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鄭州、許昌兩城不再是孤立的“兩點”。他從4個方面進行解釋。
交通方面。鄭許市域鐵路全面開工,各節點工程有序推進,完成年度投資10億元;鄭萬鐵路、鄭合鐵路許昌段加快建設,橋梁工程全部完工,4個高鐵站站房及站前廣場加快實施;國道107許昌境改建工程具備通車條件,S224、S227、S228、G234和焦平高速許昌段等鄭許通道納入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
產業方面。編制完成《許港產業帶空間規劃》,統籌鄭許市域鐵路11個站點及沿線產業、商業業態和居民小區規劃。許港產業帶加快布局,森源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黃河工業園鋰離子動力電池、遠東傳動軸智能制造產業園等一批先進制造業項目加緊實施,長葛華夏幸福產業新城順利推進,沿線區域成為新的投資熱土。
生態方面。數十萬畝國儲林建設任務加快推進,鄭許快速通道全段景觀設計綠地林帶全部完工,雙洎河國家濕地公園一期兩個標段建設任務大頭落地;國家健康養老示范區規劃、國家森林康養基地規劃編制完成,市、縣兩級21個健康養老產業示范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7.2億元,鄢陵縣入圍國家城企聯動健康養老示范基地。
平臺方面。積極開展河南自貿區許昌聯動發展區申建,許昌海關監管查驗中心建成運營,許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許昌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建獲省政府批復,中德(許昌)中小企業示范區獲國家工信部批準設立,中德產業園得到國家商務部首肯,國家高新區創建通過科技部評審。
【未來】重點謀劃4個對接
胡五岳說,作為鄭州大都市區次中心城市,許昌將牢牢抓住這一重大機遇,充分發揮鄭許一體化的龍頭作用,著力提升專業化職能,迎接挑戰,繼續深度融合。
胡五岳進一步說,鄭許之間將主要加強交通、產業、生態、功能、平臺、空間等六方面的對接。其中,六大方面的對接還有重中之重,近期許昌將重點做好交通、產業、生態、平臺四個方面的對接,努力形成“1+1>2”的協同發展效應。
在交通對接上,高標準推進鄭許市域鐵路建設,完成年度投資35億元,落實好鄭許市域鐵路溝通協調機制,確保2020年底全線貫通。統籌謀劃沿線11個站點與周邊交通橫向銜接,加強周邊區域規劃管控、產業布局、功能構建、人口集聚,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抓好鄭萬、鄭合高鐵許昌段及境內4個高鐵站建設。加快忠武路規劃建設,推進國道230、省道227和文峰北路提升改造,構建鄭許之間立體快捷的綜合交通體系。
在產業對接上,以打造許港產業帶為重點,突出抓好5G泛在小鎮、許昌中德產業園和長葛產業新城建設,積極承接鄭州航空港、河南自貿區產業輻射和溢出,吸引更多優質產業和企業入駐。積極爭取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節能環保產業集群、高純硅材料集群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布局,著力打造大都市區先進制造業中心、區域物流中心、臨空產業基地。
在生態對接上,圍繞生態功能區定位,加快鄭許一體化生態廊道綠化、中華生物園、雙洎河國家濕地公園、中心城區生態園林城市提升等生態項目建設,全面完成9.3萬畝國家儲備林基地、28.28萬畝林業生態建設任務,加強清潩河長葛段綜合治理,打造獨具魅力的鄭州大都市區“南花園”,建設大都市區宜居之城。
在平臺對接上,堅持“一頂帽子大家戴”,深度融入“三區一群”國家戰略,共享政策紅利,拓展發展空間。積極申建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許昌聯動發展區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不斷完善提升跨境電商查驗中心、跨境電商基地等開放平臺建設,推動從蹭“WIFI”到建“WIFI”的轉變。
同時,加強鄭許間空間布局、基礎設施等有效銜接,從功能、空間等方面探索區域協調發展新路徑。
【規劃】建設智造之都,打造大都市區南部門戶
省委、省政府審議已通過了《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2018-2035年)》,鄭許一體化將面臨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
胡五岳說,在鄭州大都市區的規劃建設過程中,許昌將發揮當地智能制造業優勢,加快建設智造之都,打造大都市區南部門戶。
未來將借助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樞紐功能,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與區域現代物流中心,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依托京廣發展軸向北發展,加快許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長葛市建設,積極對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融入大都市區發展核心。
此外,鄭許融合中,交通先行是“火車頭”,帶動效應明顯,許昌將利用兩地交通對接中的便利,嘗試在鄭州機場到許昌之間修建大型綜合性陸港。
胡五岳解釋說,此前,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發布了《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其中,鄭州等41個城市被規劃為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尤其在鄭州機場和許昌之間,正在修建的三洋鐵路和京廣鐵路交叉形成一個樞紐。三洋鐵路通往江蘇洋口港,是出海口。如果在這個區域修建陸港,就能夠和長三角的西北大通道對接,實現鐵路樞紐和空港無縫對接,從而推動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和空中絲綢之路的無縫對接。
這樣的陸港,意義不僅在貨物吞吐方面,還將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智能制造、金融、信息等高端產業集聚。
許昌重點謀劃4個對接與鄭州繼續“甜蜜”
一、交通:高標準推進鄭許市域鐵路建設,確保2020年底全線貫通。
二、產業:以打造許港產業帶為重點,突出抓好5G泛在小鎮、許昌中德(歐)產業園和長葛產業新城建設。
三、生態:打造獨具魅力的鄭州大都市區“南花園”。
四、平臺:積極申建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許昌聯動發展區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