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鄭州新增15個優質商業項目,新增供應88.6萬平方米,開業體量創歷史新高。這一年,鄭州商業地產市場風起云涌。一方面,華潤、香港瑞安、中糧等一線商業項目運營商逐漸發力鄭州;另一方面,正弘城、新田商業等本土優質項目或高調入市或轉型突圍,共同催生鄭州迎來商業發展的“新元年”。
1月16日,在RET睿意德、中商數據聯合吳曉波頻道鄭州城市圈舉辦的“2018鄭州商業年度回顧及未來展望”年終盤點會上,RET睿意德華中區副總經理石俊東表示,鄭州商業已從過去“十年一環”的填空發展逐漸向內容升級轉變,未來10年鄭州商業新陣地瞄準三環至五環。
新增商業供應88.6萬平方米,迎來內容升級轉變
2018年鄭州市常住人口超千萬、GDP破萬億,鄭州迎來空前的發展機遇和動力。而被稱之“商業新元年”的2018年,搭上時代發展的列車步步進階,迎來了發展的新周期。
“鄭州開發10年一環,而鄭州商業5年一個周期。”石俊東說道。近年來在歷經了“民企百貨崛起期”,百貨、購物中心并行發展的“齊飛期”和以萬達、萬科為代表的購物中心“標準連鎖升級期”后,鄭州商業迎來新一輪飛躍,步入以“城市更新、特色商業、文旅項目”為特色的新周期。
鄭州商業已從過去“十年一環”的填空發展逐漸向內容升級轉變。2018年,鄭州新增15個優質商業項目,共88.6萬平方米,開業體量創歷史新高,其中正弘城這類標桿項目已與一線城市比肩。后期隨著華潤、香港瑞安、中糧等一線商業運營商的項目逐漸啟動,將帶動鄭州商業整體氛圍的提升。
三環至五環是未來10年鄭州商業新陣地
2018年,鄭州累計供應商服用地50宗,面積為1477.61畝;成交50宗,面積為1489.13畝,大約為住宅土地的15.5%。三環至五環成為重點分布區域,也是之前城市擴容的重點片區。鄭州呈現主城區內容升級、雙城融合發展、郊區野蠻生長三大特征。
從政策與規劃的角度來看,在“一主一城三區四組團”的城鎮布局結構下,以高鐵南站、小李莊火車站等大型交通設施為先導,推動主城區域分工,主城與郊縣區域融合及港區產業功能進一步強化,因而城市向南發展已成趨勢。
而2014年到2018年鄭州主城區和郊區土地供應和成交情況則足以表明,主城區供銷占比緩慢減少,郊縣逐漸增加,一級市場外溢,城市擴容步入郊區時代。
無論是建業、綠地、融創等知名房企在小鎮開發時對IP和資源的醇熟運用,還是政府層面對諸如鄭州野生動物園大型文旅項目的推動,都將成為鄭州郊區商業突圍的利器。
常西湖新區、高鐵東廣場、北龍湖將迎商業爆發期
鄭州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能,也將激發商業的無限活力。石俊東表示,在政府和市場的合力下,未來,常西湖新區、高鐵東廣場以及北龍湖三個區域的發展將進入爆發期。
不僅如此,未來鄭州的商業也將更加趨向小眾。
據睿意德數據顯示,2019年,鄭州人均商業面積將突破1㎡,這意味著鄭州商業發展逐漸從不飽和過渡到飽和狀態。在大型購物中心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及業態迭代更新的趨勢下,將會出現代言社群和特定人群的商業項目和業態。
郊區游項目繼續發酵的同時,2019年也將是“新物種”落地呈現的一年。在經歷“自由搏擊場”式的發展后,郊區游項目將會繼續發酵,呈現多種特色。例如新鄉·袁家村、華僑城、王潮歌又見河南、建業電影小鎮、鄭州野生動物園、國際創意產業園后續地塊等。
2019年產業地產發展模式也將迎來新起點。國家自貿區光環下的北龍湖產業用地或將入市,鄭州推出新型產業用地類型M0試點,可以兼容最高30%的商業,都將直接推動產業發展。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金水區北區小空白商業,例如建業凱旋廣場、瀚海海尚、花園路三全路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