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在2018國際能源高峰論壇上表示,大力發展儲能,改進電力系統調峰方式、用好清潔電力將在我國的能源變革中起到重大作用。在制度建設上,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制度、綠色電力證書交易機制等政策,也將為可再生能源全額保證性收購、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能源走過了一條從高速發展到逐步轉型的道路,能源革命的核心是能源結構向低碳轉型,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未來的主導能源。
高質量發展 清潔能源潛力巨大
清潔替代、電能替代是能源轉型的大勢所趨。歷史經驗表明,要成為主導能源,往往會經歷漫長的過程,比如煤炭替代薪柴用了173年,石油替代煤炭用了106年。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如何從替代能源成為主導能源,能否實現高質量高比例發展,才是關鍵。
可喜的是,我國在這方面已經開展先行實踐,如青海已經實現216小時100%由清潔能源供電、國內越來越多企業也已開始自建光伏電站。
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電站發展迅速
中國的企業業主一直面臨著控制運營成本和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目標兩大挑戰。電費占運營支出比率大,成本競爭激烈。未來,融資和上市對于企業碳信息披露和碳排放限制更嚴苛,即將出臺的碳稅和碳交易政策讓使用清潔電力成為了企業和公共事業機構的必修課,而非選修項目。
另一方面,使用光伏能源還可以營造良好的企業社會形象和行業綠色領導力形象,在實現企業社會責任同時,贏得更多美譽和社會認同。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了自建光伏發電的優越性,大型企業,特別是擁有面積廠房的企業,自建光伏電站,可以說是大勢所趨的選擇,最主要的優勢有以下三點:
穩定的收益回報
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由于大多被安裝在建筑屋頂,能有效地保護屋面材料不受陽光和極端天氣的破壞,延長屋頂的使用壽命。在夏季,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能幫助建筑自然降溫,減少近15%的空調成本。
節能低碳利投資回報
由于在發電過程中沒有化石燃燒,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相較傳統的火力發電站能產生顯著的節能效益,如二氧化碳的減排、二氧化硫的減排以及水耗的減少。隨著碳市場的逐漸成熟,政府和金融市場對于所有企業在上市、融資、環保等方面的碳排放和碳足跡信息披露提出硬性要求,這將成為每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以綠色企業身份獲得社會認同和商機的最佳途徑。未來,與金融市場相關的綠色法律法規對于企業碳排放的限定將更為嚴苛,綠色分值被納入企業的信貸評級中,作為企業能獲得更優惠的融資機會獲能否批準上市的重要審核標準。
綠色建筑大勢所趨
在霧霾不斷的今天,生活和辦公場所是否健康、舒適、綠色、環保,得到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現代企業將“綠色建筑”作為辦公、生產場所選擇和建設的首選條件。可以說,綠色建筑已經越來越成為工商業設施發展的大勢所趨。
作為綜合性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近十年來蘇美達能源一直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環保事業不斷努力。截至目前,蘇美達能源已累計在全國數十個省份實現了工商業分布式項目落地,為超過100家工商業企業提供了節能降本解決方案,每年幫助企業降低電力成本超過1億元。
在創造清潔能源的同時,蘇美達能源還通過智能化能源綜合管理系統,在保衛藍天的同時為企業提供綠色、穩定、低成本的電力供應,幫助企業降低用電成本,提升企業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