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份,國內鋼鐵產量回升加快,需求增長相對滯后,加上社會庫存偏高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鋼材價格出現明顯下降。3月末,CSPI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108.67點,環比下跌6.56點,跌幅為5.69%。3月與2月相比,八大鋼材品種價格全部下降,其中,高線、螺紋鋼跌幅最大,月跌367元/噸、394元/噸,跌幅在8.68%-9.56%;熱軋卷板和冷薄板跌幅次之,月跌233-277元/噸,跌幅在4.69%-6.49%;角鋼、鍍鋅板和無縫管價格小幅走低;月降65-120元/噸,降幅1.23%-2.77%。中厚板價格走勢相對較好,價格月降24元/噸,降幅0.58%。
一、鋼材產量、進出口及價格走勢分析
2017年我國鋼材供需關系有效改善,國內鋼材市場出現利好,價格呈上漲態勢,同時原燃料價格增長也支撐了鋼材價格的上漲趨勢,鋼鐵企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但仍低于工業行業整體水平,企業負債率仍居高位。
2017年我國粗鋼、生鐵和鋼材產量分別為83173萬噸、71076萬噸和104818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7%、1.8%和0.8%。2017年提前超額完成去產能目標,在2016年完成6500萬噸的基礎上,再去產能5000萬噸,合計超過1.15億噸;取締“地條鋼”1.4億噸。中鋼協會員企業生產粗鋼、生鐵、鋼材同比分別增長7.9%、3%和7.3%,增幅高于全國。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了過剩、違規與落后產能,使合規優質產能得到有效發揮。
受國際市場反傾銷和國內價格好轉的影響,2017年我國鋼材出口明顯減少。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7年全國鋼材出口量為7543萬噸,同比減少3310萬噸,下降了30.5%;進口鋼材1330萬噸,同比增加8萬噸,增長了0.6%。2017年,我國鋼材凈出口6213萬噸,同比減少3318萬噸,下降了34.8%。鋼材凈出口在2016年出現近年來的首次下滑,2017年中國鋼材凈出口繼續下滑,且降幅明顯加大。凈出口的減少彌補了國內需求增長和去產能工作帶來的供應不足。
2017年我國鋼材出口量為進口量的5.67倍(2016年為8.2倍),但進出口單價的價差倍數在縮小。1-12月,我國進口鋼材的平均價格為1141美元/噸,出口平均價格為723美元/噸,二者價差為418美元/噸,進口價格為出口價格的1.58倍,2016年二者價差比值為2.0倍,2015年為2.0倍,2014年為1.64倍。從上漲幅度看,1-12月我國鋼材進口價格上漲14.6%,而出口價格上漲43.9%,出口價格的漲幅明顯高于進口價格的漲幅。從分季度看,各季度均為凈出口,其中,1季度折粗鋼凈出口1785萬噸,2季度1752萬噸,3季度1582萬噸,4季度為1283萬噸。
從鋼材出口整體看,棒線材出口大幅下降是鋼材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1-12月,我國累計出口板帶材4319.3萬噸,同比下降10.1%,占出口總量的57.3%,板材占比同比增加13.0個百分點;出口管材874.9萬噸,同比下降9.5%,占出口總量的11.63%,管材占比同比增加2.7個百分點;出口長材1929.9萬噸,同比下降58.3%,占出口總量的25.6%,長材占比同比減少17.1個百分點。
從鋼材進口品種結構看,1-12月,進口板材1106.2萬噸,同比下降0.2%,占鋼材進口總量的83.2%;進口長材158.8萬噸,同比增長5.5%,占鋼材進口總量的11.09%。1-12月,五大類鋼材均實現凈出口,其中板材凈出口3213.2萬噸,同比下降13.0%;管材凈出口834.3萬噸,同比下降10.1%;長材凈出口1771.1萬噸,同比下降60.4%
我國主要鋼材市場庫存從2017年2月末的最高位連續4個月迅速下降,到6月末達到一個低點(952萬噸)。盡管依然高于2016年同期,但經過4個月的相對平穩運行后,11-12月連續迅速下降,降至年底的794萬噸,同比下降16.2%。我國鋼材需求增長,社會庫存降低,減輕了市場壓力。
受鋼鐵去產能工作深入推進、“地條鋼”全面取締、采暖季錯峰生產和市場需求回升等因素影響,2017年鋼材價格大幅上漲。12月底,中國鋼材價格指數為121.8點,比年初上升22.3點,漲幅22.4%,其中長材價格指數由年初97.6點升至129點,漲幅32.2%;板材價格指數由年初104.6點升至117.4點,漲幅12.2%。長材價格走勢好于板材,價格漲幅高于板材20個百分點。細分品種中,國內螺紋鋼價格年初為3268元/噸,最高漲至12月初的4808元/噸,年底回落至4447元/噸,同比增長36.1%;熱軋卷板價格年初為3947元/噸,最高漲至12月中的4516元/噸,年底回落至4460元/噸,同比增長13%。
二、鋼材行業發展趨勢
1、2018年1月8日,工信部公布修訂后的《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在產能置換區域、置換條件、置換范圍、置換流程、置換監督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通過嚴格執行相關條例和辦法,加大產能置換審核力度和監督懲罰力度,目的就是要嚴禁以任何理由新增鋼鐵產能,防止鋼鐵產能再次陷入過剩的局面;努力維護供給側改革成效,助力鋼鐵行業的運行環境更加健康平穩。
2、全球經濟的復蘇利好鋼鐵需求釋放。在發達經濟體中,自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后建筑業緩慢復蘇,收入增加及投資信心增強帶動了住宅和商業領域用鋼需求的增長。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持續拉動鋼鐵需求,此外,從發達國家基礎設施翻新建設中也會獲取額外的需求支撐。
受有利的發展條件帶動,國際鋼鐵協會預計2017年全球鋼鐵需求將達到16.22億噸,2018年全球鋼鐵需求將達到16.48億噸,增長2.8%。2017年,全球除中國外的鋼鐵需求將達到8.564億噸,增長2.6%;2018年達到8.8824億噸,增長3%。
2018年,出口關稅調整對鋼鐵出口形成一定利好。2017年12月15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2018年關稅調整方案》,取消棒材、螺紋鋼和線材的出口暫定關稅,降低200系熱軋不銹鋼卷、鋼錠、鋼坯及部分鐵合金等產品的出口暫定關稅。出口關稅調整有助于降低部分產品的出口成本,提高其出口競爭力。且受到全球經濟好轉、鋼鐵需求增長支撐,預計2018年我國鋼材出口將有望止降回升,達8000萬噸左右,增幅在5%以上。
3、在鋼價相對高位的情況下,2018年鋼鐵生產用原燃材料價格仍會有所上升,但漲幅會有所下降。隨著海外主流鐵礦山及國內礦山產能繼續增加,全球范圍內的鐵礦石供給依然過剩;國內市場煤炭行業的政策目標預計會更多圍繞“穩定價格”和“確保供應”展開,煤炭、焦炭供給預計會較2017年寬松;隨著電爐鋼產能增加,預計國內的廢鋼需求會有所上升,價格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
4、2018年我國鋼鐵行業去產能任務艱巨。由于鋼價上漲,企業盈利增加,市場出現新建電爐增加、部分取締的中頻爐轉為電爐產能,以及“批小建大”的現象。要防止“地條鋼”和“中頻爐”死灰復燃,受利益驅使,個別地區的“地條鋼”有死灰復燃的跡象。鋼鐵企業的環保、資金、物流、人工等成本將呈現上升趨勢。受2017年基數較高的影響,預計2018年鋼鐵企業仍會保持盈利,但盈利水平可能會大幅回落。
5、2018年中間商及下游用戶冬儲力度較大,春節前,鋼材社會庫存達1221萬噸,比2017年底上漲53.6%,春節后達1616萬噸,節日期間上漲32.4%,預計峰值將達到2000萬噸,可能會創4年以來的新高,這也給后期市場平衡帶來一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