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在北京召開,多位世界級的鋼鐵嘉賓應邀出席,本屆大會議題是世界鋼鐵的治理,主辦方希望各位嘉賓能分享各自企業如何應對鋼鐵行業全球性挑戰的改革創新舉措,以及對于世界鋼鐵治理作出的貢獻。聚焦高質量發展亦是本次大會的一大特點。
鋼鐵業現有生產方式不可持續
世界鋼鐵協會總干事長埃德溫·巴松在論壇環節首先做了一個引領性發言,題目是《鋼鐵產業共同繁榮和可持續的未來》,巴松表示,沒有一個可持續的鋼鐵行業,今天的社會就無法生存。鋼鐵仍然是一個基本的產品。全球的鋼鐵生產會向大氣當中排放二氧化碳,我們必須要解決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現在已經取得了進展,希望未來進一步降低鋼鐵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
巴松強調,未來二十年當中,我們的現有產能是能夠滿足需求的。未來要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提高制鋼的效率,如果我們能夠找到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解決鋼鐵循環使用帶來的挑戰,不過度地對新的產能進行投資,一定會帶來鋼鐵行業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日本JEF鋼鐵株式會社社長柿木厚司在會上表示,從日本國內各個產業的能源消費量來看,鋼鐵行業是能耗量比較高的產業,2015年占國內的能源消耗量13%。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日本出臺了節約法,各個企業都采取節能措施。日本鋼鐵行業為了應對地球變暖采取了措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到目前為止,日本已經在節能方面投資將近5000億日元,在環保方面投資了7000億日元。結果帶來很多好處,和90年相比粗鋼的產量提高了19%,能源單耗降低了21%。
安賽樂米塔爾一直是全球第一大鋼鐵公司,安賽樂米塔爾執行副總裁布萊恩說,影響鋼鐵行業的趨勢包括人口結構的變化、城市化的進展、氣侯變化,等等。這些都驅動了社會變化,政策變化。鋼鐵企業需要通過再利用和回收循環等途徑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各個國家二氧化碳排放的標準實際上都是趨同的,基本上都是下行的趨勢。
“現在我們生產的鋼有17億噸,人口是73億,到2050年我們的鋼產量可能會達到25億噸,人口是97億。如果照現在這種生產方式的話,鋼鐵行業肯定不是一個可持續的行業。”布萊恩說,現在可以看到很多可持續的技術,包括減少原材料的使用,礦渣可以用于鐵路的建造,水泥的生產,可以作為肥料,用于水處理的行業。所有這些都是綠色的應用。鋼鐵行業在重新再利用方面,也是做得非常好的。在循環回收方面,有可能在2050年整體達到90%,相對于其他的材料來說,鋼鐵的回收率是非常高的。在減少鋼鐵行業的碳排放方面,政府目標是將鋼鐵碳排放減少到40%至50%,這需要研發的支持,需要新技術的支持。
鋼鐵高質量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
近幾年中國鋼鐵企業積極響應政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在去產能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重要的貢獻。在去產能的同時,中國鋼鐵企業也在繼續深化內部改革。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努力降本增效,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中國鋼鐵引領了全球鋼鐵行業的回升,特別是為全球鋼鐵治理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寶武集團總經理陳德榮表示,中國鋼鐵由高速度發展轉為高質量發展,必然會為行業帶來深遠影響。中國龐大的鋼鐵產業是中國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發展層次直接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中國經濟發展質量也決定了中國鋼鐵能否向高質量發展的軌道轉變,兩者相互依存,互為因果。
陳德榮說,中國鋼鐵業已經具備了高質量發展的條件。第一,中國鋼鐵的需求拐點已經出現,為供給側推動性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其次,中國鋼鐵積累了高質量的技術條件,成為中國在世界上能夠占據先進行業的少有的幾個制造行業之一。我們在裝備制造、工藝技術、產品等方面,都應該說站在了世界前列。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必要的外部條件。中國鋼鐵業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影響最大的行業,在全體鋼鐵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鋼鐵業一定能夠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鞍鋼集團總經理姚林說,中國政府提出中國經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判斷,對于鋼鐵工業提出了新要求。當前中國鋼鐵工業在伴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后,進入產量峰值平臺振蕩調整期,呈現充分競爭態勢,成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領域。我們必須主動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上下游產業合作,實現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沙鋼集團總裁龔盛表示,我們的工業體系中間,不能沒有鋼鐵,我們要提升自己,要搞好節能減排,要搞好全球的公平貿易,最近比較熱的就是中美貿易摩擦,特別是圍繞鋼鐵。“今天的貿易保護實際上是一種倒退,美國今天要保護他們的鋼鐵,對于我們中國鋼鐵人來講,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大家吸取的深刻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