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解讀日前山東省政府印發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此規劃明確指出未來十五年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方向。
要求統籌城市群空間結構,科學把握城市群空間演變特點和趨勢,引導資源要素合理集聚,構建“兩圈四區、網絡發展”的總體格局,兩圈四區即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和煙威、東濱、濟棗菏、臨日四個都市區。積極培育發展煙威、東濱、濟棗菏、臨日四個都市區,推動區域設施共建、市場共育、服務共享、環境共保。
規劃介紹,到2020年,半島城市群總人口達到1.03億以上,城鎮人口6700萬。濟南、青島邁入特大城市行列,臨沂、煙臺、淄博、濟寧、濰坊進一步壯大規模,棗莊、威海、德州等8個城市發展成為大城市。
那么威海將如何發展?在交通方面,今年會有大動作。
2月26日,記者從威海市交通運輸局召開的作風建設會議上獲悉,今年的交通目標,除了計劃實施30個大項目之外,威海還將完成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報批,同時謀劃G228環海公路海景線、環煙威邊界地區的山景線及紅色旅游路線。
按照構建市域一體化、國內通達和聯通海外的“三大交通圈”思路,今年威海市計劃投資18億,規劃實施30個大項目,用于完善市域路網、提升港口承載力、暢通物流通道。
完善市域路網結構
威海市將完善市域路網結構,加快推進文萊高速公路、萊榮高鐵建設,盡快啟動榮烏高速威海繞城段前期工作,力爭實現較大進展。
進一步做好威海港威海灣港區至南海港區疏港公路規劃研究,新開工建設乳山口大橋等5個項目,較快推進S201威東線田和至溫泉段改建工程等6個續建項目,積極開展S202威青線環翠冶口至文登十里頭段大修等9個項目前期工作。
提升港口承載能力
威海市將提升港口承載能力,圍繞將威海港打造成東北亞海上航運中轉樞紐,加快南海港區防波堤和乳山口港區航道建設,加快推進港口資源整合、無水港布局建設等工作。
暢通物流運輸大通道
威海市在暢通物流運輸大通道方面,針對海、陸、空三大交通戰線,提出了新的建設要求。
擴大陸上運輸通道,優化完善中歐班列、韓威廣鐵路快速集裝箱班列運輸組織,適時開行威海至廣州鐵路冷藏集裝箱班列和韓威跨越跨境直達班列,助推我市口岸腹地向南部和中西部延伸。
做大做強海上運輸通道,謀劃開通威海港至仁川集裝箱航線、威海港至韓國大山客滾航線、威海至丹東集裝箱及散雜貨航線、東南亞遠洋干線和國內內貿干線,拓展威海港“貨通天下”格局。
加密延伸空中運輸通道,重點對經停威海的南北貫穿航線以及通過中部地區城市串聯西北、西南地區的航線進行梳理攻關。
與旅游業深度融合
在與旅游業深度融合的過程中,交通部門還將研究論證鄉村振興、美麗鄉村“三線一環”公路項目,謀劃G228環海公路海景線、環煙威邊界地區的山景線及紅色旅游路線。其中,山景線全長約148公里,新建段長42公里,總投資約13億元。
“三步走”交通規劃
在2020年之前,交通要“做暢”。威海要構筑1小時城市生活圈、膠東半島2小時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區3小時聯動發展圈,東北亞產業快速集聚圈。到2020年,初步建成“市域一體、國內通達、聯通海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在2035年之前,交通要“做大”。全市要大力優化提升網絡化水平,構建高質量的交通技術設施網、高端化的智慧交通網、高效率的運輸服務網“三高網”。到2035年,基本建成“通道暢通、開放融合、智慧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形成優勢集聚、高效配置的“大交通”格局。
在2050年之前,交通要“做強”。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構筑起一體化、開放化、國際化的綜合運輸服務網絡,交通綜合實力進入全國領先行列。到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領先性、代表性、示范性”的威海特色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