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獲悉,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已達成一項協議,將在上海設立自己的制造廠。此舉可能有助于該公司獲得中國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市場的認可。
上述人士稱,根據特拉斯與上海市政府達成的這項協議,這家硅谷公司將在上海自貿區新建一家全資工廠。該協議可能有助于特斯拉大幅削減生產成本,不過該公司可能仍需向中國繳納25%的進口稅。這是外國汽車生產商在華達成的首個此類協議。
一名特斯拉的發言人沒有發表評論,只是重申了該公司6月份的聲明。該聲明表示,特斯拉計劃在年底前明確在中國的生產計劃。上海政府沒有回覆置評請求。
中國這個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前景良好。中國政府計劃到2025年實現電動車銷量700萬輛,去年銷量為35.1萬輛。今年9月,中國政府下令所有在華運營的汽車廠商到2019年前必須生產電動汽車。官員們還表示,他們正在制定計劃禁售傳統燃油汽車。
中國此前曾發布了一項建議草案,允許外國汽車制造商在自由貿易區內設立獨資電動汽車業務。2013年中國政府在上海成立了首個自貿區,后來又在全國范圍內陸續增設了10個。
截至目前,外資汽車制造商主要通過與本地汽車生產商成立合資企業的方式在華生產汽車。這個辦法能避免25%的汽車關稅,但同時他們也必須與當地合作伙伴分享利潤乃至技術,特斯拉以前在華擴張的努力就受到這點的牽制。
根據現行規定,特斯拉在自貿區內生產的汽車仍要算作進口貨物,需繳納關稅。上海的汽車分析師懷疑中國政府是否有任何理由給予特斯拉特別待遇。
上海一家咨詢公司的首席執行長、前克萊斯勒高管Bill Russo表示,政府監管機構審查每一項協議,盡量不形成先例,不論特斯拉能獲得什么樣的協議,其它的公司也會想要同等待遇。
Russo表示,在上海自由貿易區設立一家工廠仍有著明顯的益處,這將讓特斯拉擁有一個基地,從這里向該地區輸出產品,同時臨近中國供應鏈可以降低特斯拉汽車的生產成本和在中國銷售的售價。目前特斯拉在中國的售價比在美國高大約50%。
汽車行業長期顧問、在亞洲工作了多年的Michael Dunne表示,在上海制造產品還能使特斯拉與中國政府建立良好關系。他表示,在中國的土地上生產特斯拉汽車可取悅中國政府官員,這反過來會讓特斯拉得到友好對待,未來在談判中達成更有利的中國市場準入條款。
特斯拉公布在中國銷售了約11,000輛進口汽車,收入超過10億美元,占其總收入的約15%。在華銷售額較2015年的約3.19億美元有所增長。
6月,特斯拉透露其正與上海政府討論開設一家工廠的可能性,并重申打算在年底前確定在中國的生產計劃。一個月前,首席執行長馬斯克已隱晦地告訴分析師,中國法規的改變將是一個良好的時機。
馬斯克表示,在中國建廠可削減運輸成本及規避進口關稅,進而可能將在華價格降低三分之一。
馬斯克此前表示希望在中國和歐洲擴大特斯拉的制造能力。該公司在加州弗里蒙特生產汽車,在荷蘭蒂爾堡的一家工廠為投放歐洲市場的汽車進行最后組裝。
弗里蒙特目前面臨擴大制造能力以滿足馬斯克提出的明年底前實現每周生產1萬輛Model 3轎車的宏大目標。Model 3起售價為3.5萬美元,是馬斯克使該公司業務擴大至豪華小眾汽車以外市場的愿景的一部分。
盡管Model 3的推出使該公司現金所剩無幾,但投資者對馬斯克愿景的熱情提振該公司股價今年以來上漲逾50%,使特斯拉的市值可與通用汽車公司相匹敵。
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今年3月收購特斯拉5%的股權,馬斯克由此在中國獲得了一個強大的盟友。
日前獲悉,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已達成一項協議,將在上海設立自己的制造廠。此舉可能有助于該公司獲得中國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市場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