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全省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暨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我市就推進長江宜昌段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再立“軍令狀”,今年底以前再完成32項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任務,到2020年全市長江沿線1公里內化工企業全部“清零”。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源頭整改、科學整改、系統整改,加快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但目前仍有37項未完成。為此,我市立下“軍令狀”,以鐵心、鐵面、鐵腕、鐵紀的力度逐項抓落實結硬賬。10月15日前再完成15項,11月15日前完成2項,12月15日前完成15項,2018年6月前完成4項,2018年12月前完成1項。
按照整改進度,今年內將完善提標境內32條一級支流和11個重點湖泊治理方案。全面取締長江沿岸、清江等流域網箱養殖。開展非法碼頭整治“回頭看”,年內完成所有碼頭規范提升,對需修復的岸線全面復綠,并加密監控,嚴防“死灰復燃”。24小時在線監測監控境內115個排口,嚴厲打擊偷排偷放、超標排放違法行為。繼續實施水、土壤、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3年內徹底解決轄區內生態環保突出矛盾和問題。
作為宜昌主要支柱產業,全市化工產業產值占全省石化行業的1/3、占全市工業的1/3、長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產值占全市的1/3,是我市落實長江大保護,加快推進長江宜昌段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的重點難點工作。目前,我市已現場督辦并依法關閉搬遷沿江化工企業14家、停產整頓企業70家、約談280人、問責90人、刑拘10人。
為打好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市委、市政府再加壓力,今年磷礦開采總量再壓減70萬噸以上。長江、清江1公里范圍內不再布局任何新的工業企業。今年全市關閉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企業24家,3年內全市關、搬、轉125家化工企業,到2020年全市長江沿線1公里內化工企業全部“清零”。
同時,引進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和一流化工專家團隊,計劃3年內投資500億元打造綠色、安全、高效、高水準的精細化工園區。充分利用宜昌自貿片區平臺,大力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加快國際產能合作,努力用技術和資金換市場、換資源,推動化工產業向中高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