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日,在第八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首次發布。
當前,“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作為“一帶一路”合作優先發展的領域,大批交通、能源、公用事業等合作項目正在推進實施。在5月舉辦的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各國政要達成共識,決心進一步推動設施聯通方面的務實合作。
為深入研究國際基礎設施發展趨勢,發現投資機遇,應對潛在挑戰,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在澳門特區政府貿易投資促進局的支持下,攜手大公國際信用評級集團,開展了“‘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的研究。研究團隊開創性地從發展環境、發展潛力和發展趨勢三大維度構建了指數模型,對一國未來2-3年基礎設施發展前景進行預判。
通過對過去十年的數據指標進行分析和研究,我們得出了系列“指數成果”,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葡語共同體國家在內的2017 年“71國基礎設施發展指數”、“總指數”和“發展環境子指數”、“發展潛力子指數”、“發展趨勢子指數”?;谥笖党晒头治?,我們完成了《指數研究報告》。報告主要觀點如下:
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整體呈波動上升態勢?;A設施發展的總指數呈現了逆經濟周期的特點,在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和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下滑的沖擊后,各國政府紛紛加大基建投入來提振經濟,2010年和2016年的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別創出新高。2017年,各國經濟普遍企穩,發展指數回落,但在當前經濟周期中,各國會保持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基建發展會延續穩步上升的趨勢。
二、東盟和中東歐地區發展勢頭強勁。在2017年國家發展指數整體排名中,前十名分別是印度尼西亞、伊朗、印度、巴西、越南、新加坡、俄羅斯、葡萄牙、巴基斯坦和保加利亞。從區域來看,東盟、中東歐地區表現出眾,各項指標數據得分均靠前,平均得分遠高于其他區域。
三、交通和電力行業成為國際基礎設施發展的重要引擎。2017年增長率指標結果顯示,交通和電力基礎設施的發展速度高于基礎設施總體發展速度。許多“一帶一路”國家把交通和電力設施列為基礎設施發展規劃的重點,預計交通和電力基礎設施將繼續引領各國基礎設施發展。改善型住房成為建筑行業的熱點;公用事業中,電信領域前景看好。
四、各國基礎設施市場需求呈現擴張趨勢。與相對穩定的生產資源供給相比,市場需求成為“基礎設施發展潛力”子指數的主導因素。2017年研究對象的“發展潛力”得分較2016年明顯上升,達到121,其中市場需求指標得分99,貢獻度約為80%。整體而言,未來“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潛力巨大且將保持上升態勢。其中,東盟、南亞和葡語國家市場需求最為強勁。
五、跨國基建熱度顯著提升。指數結果顯示,近兩年跨國基建參與者對“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項目的熱情顯著提高。主要表現為跨國基建新簽合同數量和合同額突增,其中2015年新簽合同額比2014年增加150%,2016年新簽合同規模雖然比2015年有所下降,但仍處于高位。“熱度”高漲的國家有越南、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印度等國。
六、政治環境和金融環境的波動對基礎設施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發展環境主要考察政治、社會、金融和營商環境四個方面。過去幾年中,除個別戰亂國家以外,“一帶一路”國家社會、營商環境相對平穩,但政治和金融環境波動明顯,導致發展環境指數呈現下降態勢。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認為跨國基礎設施參與者面臨的機遇有:“一帶一路”倡議為促進各國基礎設施協同發展帶來政策紅利;東盟、南亞等國或迎來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階段;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基礎設施領域的實踐帶來新空間。
同樣,需要關注如下風險:一是,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地緣政治風險威脅跨國基礎設施建設安全;二是,恐怖主義、區域沖突、難民等問題給“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三是,國家主權風險隱性吞噬跨國基礎設施建設收益。
因此,為把握跨國基建投資新機遇、規避風險,基建項目參與者應做到:一,進一步加強市場研究、政策對接和風險防控;二,廣泛拓展合作,提升跨國基建項目成功率;三,注重經濟、社會和文化的融合,建設可持續基礎設施項目。 在此,我們還呼吁:各國政府加強溝通對話,為跨國基建參與者搭建平臺;金融機構謀求創新與合作,以多種方式支持跨國基礎設施建設。
據悉,該指數研究將年度更新并在“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持續發布。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將進一步搭建全球基建信息平臺,下半年將推出各國別的基礎設施發展分析報告,并長期提供指數的動態分析和咨詢服務,為推動國際基礎設施合作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