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記者從全市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德州市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抓好加快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把德州打造成國內重要鐵路、加快京鐵物流園建設等六項工作。
關鍵詞 項目投資
篩選確定市級重點項目135個,年度計劃投資605億元,要確保民營企業項目個數不低于70%,落實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土地指標1000畝,確保開工率100%、竣工率50%以上;爭取省重點項目“點供”土地指標500畝左右。
找準上級政策與本地實際的結合點和切入點,落實項目建設條件,提高項目報批質量,力爭全年爭取政策性資金25億元;配合住建、財政部門,完成46495套棚戶區的上級資金爭取和改造任務。
完善項目稽察管理機制,嚴把項目審批關,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堅決拒批,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需轉報國家及省核準的項目,及時轉報跟蹤。對竣工項目,按有關程序及時組織驗收。
關鍵詞 轉型升級
充分發揮農業“接二連三”作用,統籌推進3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鄉、30個試點示范村建設,推動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供應鏈相通,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千億斤糧食項目建設,全年完成投資3.9億元,確保建成高標準農田25.8萬畝,爭取夏津縣列入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項目規劃范圍。
積極創建省級示范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和創客空間,力爭獲批國家級工程實驗室1家、省級工程實驗室4家。積極化解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煉油和輪胎等5個行業的過剩產能,確保完成省政府分配的過剩產能化解任務。
推進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培育物聯網、文化創意等新興服務業。抓好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篩選、認定和培育工作,做好新一輪省級服務業三大載體(重點服務業城區、重點服務業園區和重點服務業企業)認定爭取工作。
促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及京津冀南部建設。嚴格高耗能項目能評審查,堅決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提高準入門檻;嚴格執行能耗強度和能耗總量“雙控”審批等。
關鍵詞 區域合作
要集聚要素資源支持禹城營養健康產業城、齊河黃河國際生態城、中關村海淀園齊河科技城、慶云通州產業園等重大載體平臺建設,爭取將生態科技城納入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特色小城鎮選址范圍。
全面深化戶籍、土地征收等改革,認真落實國家發改委出臺的美麗特色小鎮建設指導意見,強化規劃引領,突出產業支撐,積極打造文化創意、太陽能、微電影等一批特色小鎮。
關鍵詞 改革開放
探索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聯審聯評機制;探索開展“容缺受理”、項目承諾制、審批首問負責制、多評合一等管理服務新模式。
穩妥推進公車改革,確保按時間節點完成企事業單位公車改革任務。
支持企業“走出去”,引導企業積極開展跨國經營和境外投資,帶動出口、投資和利用外資穩步增長。
關鍵詞 民生保障
繼續做好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等十大扶貧工程。
加快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安排,發布全市基本公共服務清單;扎實推進醫改順利進行,在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和綜合監管等五項制度安排上實現突破;推動重大民生工程,助推全面改薄和大班額、市中心醫院、養老示范城、婦女兒童醫院等項目加快建設進度。
加快石濟客專建設進度,確保今年10月份通車運營;積極推進幸福大道南延及京臺高速連接線工程建設;加快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推進全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德州鐵路現代物流園的規劃建設,把德州打造成國內重要的鐵路物流基地;加快京鐵物流園建設,替代老城區鐵路轉運線及相關;制定出臺生產生活垃圾處置規劃暨實施方案,擴增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能力,推進焚燒發電設施建設。
關鍵詞 四大平臺
加快經濟運行分析監測平臺建設。運用信息技術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加大結構性數據分析,完善監測預測預警機制。
加快構建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積極推廣信用記錄應用,在政府采購、招投標、政策資金申請、評先樹優等行政管理中優先使用信用記錄,促進信用體系建設。
完善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完善投資項目統一代碼制度,在投資項目準入階段建立多評合一、統一評審新模式。
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起草我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管理實施細則》,建立“1+N”公共資源交易制度規則體系,完成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與國家、省平臺數據系統的全面對接、整體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