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去年,揚州國裕船舶制造有限公司(Yangzhou Guoyu Shipbuilding Co.)還是一個有著6000工人的大公司,工人們當時都在努力完成來自全球的新船舶訂單。
但現在,廠內一片寂靜,只能聽見該公司荒蕪的碼頭附近流浪狗的叫聲,而這是中國各地工業中心常見的一幕。在上鎖的船廠大門之外,則是一個已被廢棄的小鎮,里面充斥著無人居住的工人宿舍、關閉的餐館和破敗的網吧。
在儀征長達17英里(約合27公里)的長江北岸,許多地方現在已變成了廢墟;透過令人窒息的灰色霧霾,若影若現地可以看見閑置的起重機,未完工的船體銹跡斑斑。儀征位于上海上游200英里(約合338公里)處。
陳財宏(音譯)是十年前來到這里投入中國上一輪制造業熱潮的數千名工人之一。他表示,這個船廠開了這么多年,根本沒想到這么快就倒閉了。
陳財宏去年夏天下崗,當時在全球航運業崩潰之際,數萬名中國船廠工人被裁員?,F在這種局面仍遠未結束:中國政府警告稱,一系列重工業產能過剩,中國剩下的造船廠中有近三分之一必須關閉。
21世紀初,造船業成為中國工業實力的象征,當時中國承諾到2015年年底將中國規模不大的造船業改造成全球最大造船產業。中國提前五年實現了這一目標。
不過,就在中國造船業居于領先地位之際,全球貿易下滑對新的集裝箱船、油輪和大宗商品散貨船的需求造成沖擊,而此時過度樂觀的航運公司的大量新訂單還充斥著整個造船市場。
IHS Maritime & Trade造船分析師Robert Willmington稱,中國造船業受到嚴重沖擊。他稱,市場行情最好時一艘大型散貨船價值1.1億美元,而現在只能賣4500萬美元。
他稱,2013年以來中國大型遠洋船舶造船廠的數量已經減半,降至約70家,同時數百家小型造船廠已經破產。
Willmington稱,全球幾乎所有的船舶都由中國、韓國和日本的造船廠建造,這些造船廠均因全球航運衰退而受創,而這種衰退趨勢2019年之前不會結束。不過他指出,中國造船業的起落幅度尤其大,目前一個規模小得多的、主要由國有企業主導的造船業正在取代過去對私營企業敞開大門的造船業。
雖然沒有官方數據,但行業分析師估計,中國數百家造船廠中工人的總數量仍超過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