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23時,成都市“北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利民路工程鐵路跨線橋節點正式實施橋梁主跨轉體施工,這標志整個利民路工程主體項目完工,正式進入貫通階段。
建成后效果圖
據悉,由成都城投集團負責組織實施的成都市“北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利民路工程,是成都市“北改”區域重點規劃的一條連接大天路和鳳凰山高架底層道路的城市次干道。項目位于三環路以北、北新大道以東,北起新都區大天路、南至金牛區金鳳凰大道,與金芙蓉大道、寶成鐵路相交。根據項目設計方案和施工組織方案,該項目與金芙蓉大道、寶成鐵路交匯節點采用跨線橋方式跨越。
為減少對既有鐵路線路運營的干擾,確保工程建設期間鐵路運行安全,該節點工程實施過程中,先行沿寶成鐵路線平行方向建設主跨梁體,建成后,在2臺350噸千斤頂的牽引下逆時針轉體90度,實現跨線橋主跨轉體與邊跨的成功對接。利民路鐵路跨線橋全長517.58米,跨鐵路段采用三跨連續梁,長135.8米,主跨長度65.8米,轉體梁全長82米、寬27米,轉體結構總重量約6800噸,耗時110分鐘。
據了解,該工程鐵路跨線橋是目前成都市主城區第一座采用轉體工藝施工的鐵路跨線橋。成都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轉體節點施工的主要特點有三大方面。首先,這是成都市區第一座跨多條鐵路線轉體橋,建設意義重大,是連接新都區與金牛區的城市骨干路網的關鍵性節點之一。
其次,本項目引進價值百萬的智能牽引系統,由2臺自動頂推連續頂、2臺自動連續頂推泵站及1臺自動連續頂推控制柜組成。可實現智能連續牽引、手動牽引、定時點動牽引等功能,只需一人操作及可實現2臺千斤頂均勻、同步牽引。
此外,為確保梁體的平衡性,在結構中預埋高精度應變、溫度傳感器,再通過無線采集數據設備與電腦連接,可實現數據實時監測及數據圖形可視化,對砼澆筑過程及轉體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并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