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州市召開《梅州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評審會。《規劃》提出:至2020年,建成高鐵72公里,新增高速公路263公里,初步形成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空港為主骨架的格局,力爭實現梅州至汕潮揭1小時左右通達,至珠三角2小時左右通達,至海西區大部分城市3小時左右通達。
“十三五”期間,梅州市綜合交通項目總投資預計為688億元,主要包括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縣鄉公路、重要經濟公路、機場、航道、公交工程、公路客貨運樞紐及物流園區等工程。
基礎設施不足
交通不便制約經濟發展
老家在南口的劉雄輝,在過去的8年里,來往梅州與廣州之間上百次。工作在外,每年回家成了他既期待又煩惱的事:坐火車要6個小時,坐大巴走高速也得5個半小時。
劉雄輝的煩惱,正是梅州交通的最大癥結——缺乏對外交通快速大通道。目前梅州境內僅有梅坎和廣梅汕兩條普通鐵路,設計時速均為80公里/小時。而2015年開工建設的梅汕客專,短期內無法滿足群眾需求。同時,山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工期長、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立項難、融資難、建設難,也成為交通發展的桎梏。
梅州市“十三五”期間所面臨的交通發展挑戰依然巨大。目前,梅州交通基礎設施總量不足,近十年來全市的鐵路和水路建設停滯不前,公路的客貨運量約占全社會總運輸量的98%,公路網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內河航運未充分發揮功能,民航運輸規模偏小,客貨運站場建設滯后,交通不便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2020年全市鐵路
通車里程將達348公里
《規劃》提到,梅州將認真落實粵東西北和原中央蘇區兩大振興發展政策,按照“一區兩帶”發展格局,以構建“粵東北門戶框紐城市”和“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為定位,突出加快出省出市通海運輸大通道建設和綜合交通框紐建設,為梅州構建“一區兩帶”發展新格局和加快振興發展提供堅實的交通支撐保障。
為著力構建現代化的綜合交通網絡,梅州將在未來五年加快高(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和新機場、通用機場的建設,建成“二橫三縱三聯絡”的綜合運輸通道,實現梅州快速對外通達。
“高鐵一響,黃金萬兩”,建設快速高效的鐵路運輸網絡是關鍵一步。根據《規劃》,至2020年,梅州將建成高鐵72公里,實現通高鐵的目標。力爭開工建設高、快速鐵路284公里,全面掀起高鐵建設熱期,至2020年全市鐵路通車里程達348公里。
其中,要全力加快建設廣梅汕客運專線梅州至潮汕段建設,確保2019年建成通車,實現梅州高速鐵路零的突破;加快推進瑞金至梅州鐵路和龍川經梅州至龍巖高鐵的項目前期工作,以此打通潮汕平原北拓腹地的通道,力促貫穿梅州、贛州、龍巖三市的鐵路大動脈同步建設。
“十三五”期間,梅州還將以出省出市出海高速公路建設為重點,新增高速公路263公里,全市高速公路總里程將達745公里,密度增加至4.7公里/百平方公里。同時,完成國省道升級改造及穿城路段、瓶頸路段改造工程約800公里(合新增省道,動工2332公里)。
《規劃》強調,未來五年將全面動工建設并建成興汕高速公路興寧至五華段(含畬江支線)、梅州至平遠高速公路、梅州東環高速公路和大豐華高速豐順至五華段;力爭建成大潮高速(合大漳支線)梅州段,新增2條出市高速公路通道,基本形成“西環八射兩加密”高速公路主骨架。
同時,按照“建成一批、動工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爭取將梅州至潮州、平遠至連平(含汕昆高速畬江至興寧段北延線)、平(遠)蕉(嶺)大(埔)、平遠至(福建)武平等高速公路規劃研究工作提上日程。
值得一提的是,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梅州計劃對接城(鎮)區、園區、景區的重點經濟(旅游)網絡以及縣際、鎮際斷頭路公路建設1500公里(動工3173公里),力爭實現重點工業園區10分鐘左右上高速,90%的鄉、鎮30分鐘左右上高速公路,3A以上景區通三級及以上公路。
在民航設施建設方面,除了力爭加快梅縣機場跑道改造、停機坪擴建以及新機場動工建設,還將拓展航線、加密航班,增開梅州至大連、昆明、成都、武漢、新加技、泰國等航線,并加快推進五華、梅縣通用機場的建設,基本形成快速對外的航空運輸網絡。
《規劃》指出,至2030年梅州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基本建成,交通運輸發展的協調性、系統性和可持續性將顯著增強,交通運輸發展水平適度超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總體上達到全省中上水平。
“四個交通”
交通突圍構建現代化交通體系
梅州市“十三五”時期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空港為主骨架、主樞紐,外聯內暢,快速對外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總體適應梅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對此,梅州市副市長陳建青表示,編制單位要圍繞“打造潮汕平原北上開拓腹地的交通樞紐”定位,以“四個交通”(綜合交通、綠色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為指導思想,進一步提煉、完善《規劃》。問診交通建設,仍有不少有待填補的空白。“十三五”期間,梅州將立足實際,注重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升綜合運輸服務水平。
一方面,要促進基礎設施有效銜接。加強郵政業與交通、運輸業相關標準的銜接,加快實現郵件快件在各種運輸方式上的快速運遞;大力推進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實現建制村通客車比例達100%的目標,基本建成以地面公交為基礎、出租車為補充、信息系統為手段、交通樞紐為銜接的現代化城市公共交通體系。
另一方面,要全力推進智慧交通建設。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公共信息平臺,推進信息技術在交通規劃、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行政執法、行業監管、安全保障以及便民、利民、惠民等方面的應用,推動郵政業與交通運輸業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實現信息互聯互通。
此外,要發展綠色綜合交通系統,按照全省創建綠色交通的統一要求,推進全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結構性節能減排,構建以地面公共交通為主體,出租汽車為補充,私人汽車、步行和非機動車等多種運輸方式協調運轉的城市綠色出行系統,爭取把梅州建設成為綠色交通城市。
《規劃》強調,梅州將認真落實粵東西北和原中央蘇區兩大政策,充分利用交通扶資政策,強化資金保障,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專項投資補助,拓寬投融資渠道,并加強省市合作,搶抓市委市政府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部署和全面對口幫扶等政策機遇,爭取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公路局以及其他省有關單位在政策、技術和資金等方面對全市交通運輸業發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