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探索一條資源型城市主動轉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實施煤向電轉化、煤電向載能工業品轉化、煤氣油鹽向化工產品轉化,持續推進蘭炭、電石、金屬鎂等技術改造,不斷提高煤制油、煤制氣等轉化的規模和科技含量,下大力氣引進落地一批綜合利用項目,延長產業鏈,邁向中高端,全力打造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升級版。
按照資源向深度轉化、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向集群發展的思路,榆林市依托長城沿線和無定河沿岸“人”字形千里工業走廊,集中打造榆林經濟開發區、神府經濟開發區和多個縣區工業園區,重點發展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加工轉化項目,引進了法液空、中石油、中石化、神華、華電、華能、大唐、延長、陜煤等世界500強企業和中煤、陜西有色等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建成了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國家級高新區和26個省市級產業園區,形成了以煤炭中低溫推動煤制油、煤制烯烴、煤鹽化為特色,煤電、煤化、載能等上下游產業一體化發展的產業集群。
榆林堅持走項目建設高端化道路,集中力量引進建設基地規模級項目和世界領先示范裝置,累計實施資源轉化過百億項目7個、50-100億元項目5個、10-50億元項目19個,陜西有色鋁鎂合金、靖邊能化園區一期、延長集團全球首套煤油共煉試驗示范項目等先后建成投產,單體投資超過千億元的神華榆林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項目已開工建設,建成了全球首套煤氣油生產烯烴裝置,提升了煤炭資源轉化的規模和科技含量,有力推進煤化工產業向化工原料、精細化工和化工產品制造延伸,在能化產業一些領域,已攻占了產業鏈的高端。
在加快傳統能源發展的同時,榆林積極探索“地下采煤,地表種植,地上發電”的發展思路,形成了煤礦采空區綜合治理與光伏產業協同發展的新路子。目前,已在煤礦備采區和采空區規劃建設了五個集生態農業和光伏發電于一體的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38萬千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為地方采空區治理和光伏產業的協調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榆林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產業轉型的核心驅動力,以企業為主體,以產學研聯盟為紐帶,以科技專項和關鍵技術攻關為重點,充分發揮國家級高新區、開發區和農業科技示范區的引領作用,促進骨干項目建設和關鍵技術研發。在煤炭清潔化應用技術推廣上,制定了《蘭炭產品技術條件》、《蘭炭用煤技術條件》、《蘭炭產品品種及等級劃分》三個國家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粉煤中低溫熱解等技術攻關取得新進展,世界首套循環硫化床煤制芳烴技術試驗示范項目在榆建成,全球首創的神木富油“中低溫煤焦油全餾分加氫技術”通過科技成果鑒定。一大批科技成果的應用、技術難題的突破,有力地提升了經濟發展的質量。目前,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
今年以來,榆林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和區域合作,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大力發展大型烯烴產業鏈、芳烴產業鏈、聚酯產業鏈,推動煤化工向合成纖維、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下游高端產品延伸,實現初級化工原料向精細化工產品轉變,力爭到2020年煤炭轉化率達到50%以上。該市還發揮豐富的土地、電力、礦產和風光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大精準招商力度,引進培育一批與主導產業配套的制造業、加工業和服務業,打造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材料基地、區域性大數據基地和通用航空及無人機試驗基地,持續調優產業結構,全力打造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