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委、市政府近日出臺了《關于優化全市區域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市發改委對意見進行了解讀,未來南京將圍繞打造國際軟件名城、中國“互聯網+”名城、中國智能制造名城以及中國現代服務業名城,夯實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載體,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核心基地,規劃建設一批獨具風格的特色小鎮。
根據《意見》,南京將明確區域主導功能定位,依照國家和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將全市劃分為四類開發區域,實施動態調控、總量平衡,并綜合考慮各區發展條件、現狀和目標,進一步明確全市十一個區主導功能定位,推動形成分工明確、聯動發展的區域發展格局。
夯實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載體。將“一區兩園”和東南科技創新示范帶作為全市創新產業重點區域,引導重大創新項目和技術轉化項目向該區域集中集聚。依托科創載體超前培育“高精尖”產業,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VR/AR/MR)、云服務(SaaS)和民用無人機作為引領南京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高精尖”發展的重點方向。此外,鼓勵科技型小微企業向已有專業孵化器落戶,實現現有孵化器效用最大化。加快推動大學科技園與市場對接,推動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成果逐步轉化。
未來南京還將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核心基地。動態制定《南京市新增制造業禁止和限制目錄(2016年版)》,有效控制全市產能過剩行業和低端制造產能新增,原則上,新增產能不向主導功能區以外地區布局。圍繞“優勢互補、適度控制”的調整目標,加快整合撤并、提檔升級全市省級以下開發園區(工業集中區),化解老工業區及部分行業過剩產能,穩妥推進老工業區布局調整,化解鋼鐵、船舶、水泥等部分行業過剩產能。
按照“分批建設、動態調整、優勝劣汰”原則,堅持產業化、信息化、城鎮化“三化融合”,合理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等空間,在全市規劃建設一批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