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八一鋼鐵發布的一則25億元預虧公告,讓市場的關注焦點再次回歸到正經歷行業寒冬的鋼鐵企業上。由于產能過剩、供需失衡等原因,上市鋼企的經營業績大有集體“淪陷”之勢。雖然管理層提出的去產能、去庫存等政策將長期利好鋼鐵企業,但短期內鋼鐵企業或仍難以走出業績寒冬。
寶鋼艱難盈利
實際上,八一鋼鐵的巨虧只是眾多鋼企業績下滑的縮影。由于受產能過剩的影響,鋼鐵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業績寒冬,而上市鋼企也未能在這場寒冬中幸免。
同花順iFinD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34家上市鋼企中有21家鋼鐵企業虧損,占比超過上市鋼企的61%。而在這些虧損的企業中,最為突出的特點是虧損金額大。以去年三季報為例,沙鋼股份虧損金額最小,但也達到了約7286.8萬元。除此之外,剩余的20家鋼鐵企業虧損金額均超過1.7億元,其中虧損超過10億元的就有武鋼股份等9家,而酒鋼宏興和重慶鋼鐵更是分別虧損了約35.3億元和32億元。而除了八一鋼鐵,韶鋼松山也有可能因為連續兩年虧損而被披星戴帽。
雖然以寶鋼為代表的部分鋼企在行業寒冬中實現了盈利,但其業績下滑也十分明顯。諸如寶鋼截至去年三季度末,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222億元和22.5億元,分別同比下滑了約14.9%和55.01%;而同樣實現盈利的新興鑄管,去年三季度末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也分別下滑約22.68%和56.35%。